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367859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褚绍宝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5月至2012年03月收治的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8例观察组和26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经过11个的治疗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转化为永久性房颤或者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和阵发性的房颤再发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永久性房颤率和总转复率的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药物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的次数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得到推广。

    关键词:心房颤动;发病机制;阵发性房颤;胺碘酮联合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47-01

    在临床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一种最为多见的心律失常[1]。房颤极易导致严重的血栓栓塞和心血管发病率上升一种高危因素。目前主要的发病机制原因还没有明确。有研究证明人体的代谢,内分泌和神经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心房重构,促进房颤进一步延续或者发展。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逐渐发展成为慢性房颤。目前的临床治疗房颤中主要是从改变心房异常基质和消除房颤触发因素两方面着手。房颤消融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胺碘酮仍然是治疗心房颤动最为多见的复律药物[2,3]。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5月至2012年03月收治的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胺碘酮、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在2010年05月至2012年03月收治的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8例观察组和26例对照组。全部病例都有反复房颤发作史,房颤发作的时候有出汗、头晕、胸闷和心悸等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确诊,泌尿道、血液病、呼吸道、肿瘤者和由于非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房颤的患者排除。

    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对照组26例,其中女性患者占10例,男性患者占16例。平均的病程为(2.6±0.8)年,平均的年龄(49.0±13.1)岁。左心房的内径为(35.4±3.5)mm。半有糖尿病的患者占9例、高血脂患者占6例及高血压患者占11例。观察组28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11例,男性患者占17例。平均病程(2.4±1.0)年,平均年龄(50.0±12.1)岁。左心房的内径(32.7±3.9)mm。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占11例、高血脂的患者占5例、高血压患者占12例。对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合并疾病进行对比,平均病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开始用药第一周时,每天给予患者600mg胺碘酮,第二周时每天给予患者的量为400mg,第三周时开始到试验结束后的每天给予患者的剂量为200mg。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开始治疗3天时,患者每天服用40mg,如果没有合并低血压的患者在第4天的时候服用的剂量可以增加到80mg,直到试验结束。服药治疗的过程中对血压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患者的血压降到100/60mmHg时,减半药量。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至少为三个月。

    1.3各项观察指标:转化成为永久性的房颤或者持续性的房颤及阵发性的房颤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经过对两组治疗疗效的对比观察,观察组28例患者中,永久性的心房颤动率是14.2%,阵发性的心房颤动率是46.4%,总转复率是14.2%。对照组26例患者中,永久性的心房颤动率是53.8%,阵发性的心房颤动率是46.1%,总转复率是30.7%。对两组治疗后永久性的房颤率、总转复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心房颤动主要是因心房的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丧失了心房原本正常的生理功能。没有规则的心室率改变了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从而也改变了血液动力学,进一步诱发了血栓栓塞以及心力衰竭疾病[4]。目前针对阵发性的心房颤动治疗方法中,采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被广泛使用,来降低、预防房颤发生和转变为持续性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着时间的延长,极有可能逐渐发展成为慢性房颤。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常或者两者兼有之,但是房颤的病理发生机制截止目前尚不明确。对于引起心房颤动的病因来说,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引起心房颤动的重要因素,其中98%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可引起房颤[5,6]。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虽然房颤消融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仍然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最为多见的一种复律药物。它能有效的延长心肌动作电位不应期,减慢传导速度。此外还有对抗颤动的功效,可极大提高致颤阈值,从而预防或降低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率。本组研究中,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永久性房颤率和总转复率,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性显著,结果表明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比单纯应用胺碘酮效果满意。缬沙坦药物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药[7]。它不但可有效阻止AT,阻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及心脏的损害,还能逆转心血管重构。因此在心房颤动模型中应用缬沙坦治疗能有效预防房颤电的重塑。胺碘酮则是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不但可改善心肌缺血,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还可减缓普肯也纤维及房室结两者的传导速度[8]。其不仅对心脏所有组织的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均有延长作用,而且利于消除折返作用。综上所述,对于阵发性房颤,应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药物治疗,可有效抑制心房的重构,进一步延缓心房扩大,不过这种作用需在较长一段用药时间后才能出现。总之,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确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葛雪萍,周卫文,胡碧涛.沙坦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研究[J].现代医院,2006,6(3):48-49

    [2]朱春雷,方志荣.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和曲美他嗪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7,8(12):36-36

    [3]辛列棠,刘炜,刘斌.阵发性房颤5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66-66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