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1811
编号:13571939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811
     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作为护理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全面而深入的收集、整理患者治疗,客观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针对性、指向性的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护理小组需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目标,循序渐进的完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围绕患者为中心,构建心理护理干预机制,以此不断提高心理干预护理与患者的契合度、适宜度[2]。护理工作中,要高效的实施心理干预,自然少不了与患者平等、友好及高效的交流,尊重患者,爱护患者,才能真正落实护理举措,最大程度发挥出心理干预的价值效应。学会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处境与困难。当患者对自身状况及疾病存有疑惑时,要积极的为患者答疑解惑。耐心倾听患者,并善于在患者表述中捕捉到有效信息。心理干预需缓慢的渗透,不能操之过急,一步步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强化患者的自信心理。

    (2)恢复期心理干预:

    在患者恢复期护理工作中,心理干预是影响患者恢复状况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恢复期患者心理干预的实施成效,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具有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的致残率、死亡率较高,而这与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及自身状况息息相关。在心理方面,一般患者在恢复期,如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预,患者的抑郁症状可持续一年左右。患者还伴随着躯体疼痛的困扰,不难想象,如患者恢复期身心备受煎熬,则其缺损神经自然难以有效痊愈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