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三尖瓣狭窄
编号:13567288
CTA、MRA与DSA在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2
     【摘 要】目的:主要分析CTA、MRA与DSA在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72例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对患者实施CTA、MRA与DSA检测,评估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CT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77.78%(56/72),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83.33%(60/72),DS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100%(72/72)。结论:DS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最高,但是三种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值得关注。

    【关键词】CTA;MRA;DSA;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087-02

    前言:

    脑血管狭窄被认为是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及早的诊断可以进一步保证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将DSA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疾病的金标准,但是该方法存在检查费用高、操作复杂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同时临床研究发现,CTA、MRA也在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72例脑血管狭窄患者,包括男45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2±4.6)岁。

    1.2方法

    分别对本组72例患者实施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1)CTA检测。设备GECT64排660,从主动脉弓上缘willis环上方约1厘米处的位置,层厚0.625mm,螺距0.984:1,显示矩阵521*512,管电流电压分别为120kV、420mas,旋转时间0.5S,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右侧肘静脉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5-5.0ml/s。使用CTA小剂量团注扫描与减影技术,根据时间密度曲线测出峰值时间,在此基础上峰值时间再加监测延迟时间再减去平扫的时间为扫描的延迟时间,扫描结束后上传工作站,对图像做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T)、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等。(2)MRA检测。设备GEMR1.5360,配备头颈部联合线圈,使用3DCE-MRA(3DGRET1w序列,K空间中心优先采集),扫描参数为:TE选择最小,TR5ms,层厚1.8,矩阵320*224,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右侧肘静脉注射Gd-DTPA对比剂,注射速率为2.5ml-3ml/s,范围是主动脉弓上缘至willis环上方,采用透视触发技术扫描,颈部探测标记定位于主动脉弓部,同时启动超快速二维梯度回波序列,发现对比剂进入目标血管时,立刻切换到三维CE-MRA序列切换并启动一般1秒,扫描结束后得到的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对图像做最大信号强度投射(MIP)与多平面重建(MPR)等。(3)DSA检测。设备GEDSAINNOVA3100,常规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后,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对比剂进行血管造影,采用正位和侧位或者多角度投影的方法,若显示不良可加弓上双斜位,将狭窄的弓部位置完全展开后,从多角度对颈部、颅内动脉进行投影,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与颅内动脉。

    在按照上述方法获得本组7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后,至少由两位放射科专业医师对图像信息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CTA、MRA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对本组72例患者实施三种检测方法诊断后,所取得的诊断结果不同,其中CTA的检出率为77.78%(56/72),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83.33%(60/72)

    3 讨论

    現代研究认为脑血管狭窄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受该病症影响,导致动脉内血流量降低,并引发局部半管增厚,造成器官功能障碍与血氧缺血等,而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等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1]。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三种检测方法诊断后,DSA的检出率为100%,其次分别为MRA、CTA,证明DSA的检出率最高,但是CTA、MRA技术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在当前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主要采用DSA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显示技术,通过计算机影像设备,排除软组织、骨骼的影响,让患者的血管清晰显示,其中时间减影技术是DSA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血管碘对比剂,并在对比剂达到目标血管之前、目标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最高峰及对比剂被廓清的时间段内,对检查部位连续成像,并且以连续成像结果中不含对比剂的图像为蒙片,通过形成减影对,利用计算机对影像资料组成的数字矩阵做减影成像,抵消其中的软组织与骨骼,形成血管影像。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DSA技术可能全面显示患者的血管狭窄、斑块、畸形等病变情况,全面反映脑血管血流情况,因此可以成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2]。但是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包括有创伤性、费用高等,且容易引发感染、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

    MRA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周围静止的机体组织为参考物,根据流动的血液显示被检查患者的血管,主要包括相位对比Pc法、时间飞跃Tof法和对比增强CE-MRA等三种。颅内动脉具有细小、蜿蜒迂曲的特征,因此在临床上采用TOF-MRA的检查技术,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其信号强度与血液流动速度、层块厚度有关,根据信号采集模式,将其分为2D与3D两种形式,其中3D的效果更理想[2]。研究发现,颅内血管的弯曲度会影响诊断效果,部分弯曲湍流会导致血管信号消失,进而无法判断此处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的问题。

    CTA采用螺栓CT技术,在注入对比剂的充盈高峰期对靶血管进行高速扫描并及时采集数据,实现多层次连续CT扫描。该技术可以任意方位旋转,全面展示动脉粥斑块的性质、大小、数量等,通过容积再现等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

    4 结论:

    在脑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CTA、MRA、DSA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为提高诊断效率,可以采用技术联用的形式,可以取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化强,刘颖娜.TCD、MRA及与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1):47-49+129.

    [2]魏国平.血管超声和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35):101-103., 百拇医药(常之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三尖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