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2010
编号:13805400
数字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血管化腓骨移植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10
     【摘 要】目的:分析数字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血管化腓骨移植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血管化腓骨移植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的5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联合数字三维重建技术治疗,观察组联合数字三维重建和3D打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观察组的术前谈话、病变位置确定、术后预期、模型交流等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91±0.58、9.11±0.71、8.81±0.63、9.11±0.68,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咬合问题、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结论:数字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血管化腓骨移植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数字三维重建;3D打印;血管化腓骨移植;下颌骨缺损;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091-01

    严重的创伤、大型的颌骨肿瘤,以及近年显著增多的放射性治疗、双磷酸盐治疗导致的骨髓炎,导致下颌骨缺损畸形,下颌骨疾病的类型比较多,大多数都会导致面部畸形或者组织缺损变形,因此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及外貌缺陷,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目前临床治疗下颌骨缺损主要通过修复重建手术进行治疗,不仅需要保证患者恢复原有的外貌形态,还能够准确恢复下颌骨的位置、连续性以及咬合关系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 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血管化腓骨移植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对的联合治疗方式。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签署同意书,观察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5人和13人,年龄在21岁至64岁之间,其中成釉细胞瘤7例、颌骨囊肿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4例、牙龈鳞状细胞癌3例、中央性颌骨鳞癌5例、口底鳞状细胞癌2例、下颌骨软骨肉瘤1例。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4人和11人,年龄在23岁至61岁之间,其中成釉细胞瘤6例、颌骨囊肿5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4例、牙龈鳞状细胞癌3例、中央性颌骨鳞癌6例、口底鳞状细胞癌3例、下颌骨软骨肉瘤1例。以上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术前采集患者颌骨CT平扫+三维重建 DICOM数据,通过MIMICS软件重建颌骨外形,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手术,截除病变骨组织,根据需要选择腓骨或髂骨修复重建,进而设计所需的截骨导板。将截骨导板送加工厂3D打印金属截骨导板,清洗消毒后待术中使用。

    术中依据术前设计方案,显露颌骨,固定截骨导板。

    根据数字三维重建技术设计的截骨线进行操作,并且通过重建板来固定下颌骨缺损的部位,确保正常的咬合关系,根据需要切取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髂骨瓣,通过小型板固定于颌骨缺损区域,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確保动静脉血管通畅后缝合皮瓣,充分引流,关闭创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3D打印镜像模型复原的下颌骨连续曲线进行重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谈话、病变位置确定、术后预期、模型交流等满意度评分以及咬合问题、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检验相关数据,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X2值检验,对满意度评分进行T值检验,p<0.05的时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 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术前谈话、病变位置确定、术后预期、模型交流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咬合问题、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下颌骨是人体面部中的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外貌功能。针对下颌骨损伤疾病来说,主要通过下颌骨恢复重建手术进行治疗。比较理想的治疗结果就是根据修复重建标准来恢复正常的位置关系和形态关系[2]。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标志着我国传统手术朝着数字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能够通过更加学合理的方式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外形和功能设计,而3D打印技术属于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联合数字三维重建能够更加立体的显示出患者的颌面骨影像,与X线片相比,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患者的解剖信息,所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总而言之,数字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血管化腓骨移植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娇,邱建忠,杨绍滨, 等.数字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血管化腓骨移植精准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精准医学杂志,2018,33(1):45-50.

    [2] 刘怀勤,徐建华,高宇, 等.数字化技术与钛合金相结合在下颌骨缺损个体化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8):627-630.

    [3] 李阳,刘樱,曲卫国, 等.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1):69-71., 百拇医药(肖晨亮 孙丽君 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