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39034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06年第3期
     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缺血起病隐匿,多无症状,无痛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高,因此及早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亦称无痛性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ST—T段改变、心脏核素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的心肌灌注缺损及/或室壁运动异常),而患者无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的症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无症状,常被患者或医生所忽视,因而延误治疗,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发生。

    目前认为心绞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心肌在缺血缺氧情况下积聚了过多的代谢产物,例如乳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物质,从而刺激了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入大脑,产生痛觉。而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表现为无痛性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现在有以下几种假说:(1)糖尿病患者心绞痛报警系统缺陷,导致心肌缺血时不产生疼痛。(2)糖尿病患者痛阈提高,从而对疼痛不敏感。(3)糖尿病患者血中的B—内啡肽水平升高,这是一种强有力的镇痛物质,它的升高导致心肌缺血时对疼痛不敏感。(4)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累及心脏传入神经,从而阻断痛觉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的传导通路。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频率高

    在冠心病人群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远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两者的比例约为4~5:1。其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既往无冠心病病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