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09年第7期
编号:11802705
消渴期分阶保健操——消渴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第7期
     上期我们介绍了上肢、肩背的运动疗法。接下来几期将介绍眼、耳、鼻、口腔等五官部的防治运动疗法,供读者朋友们参考实践。

    一、防治眼病的运动疗法

    眼睛受大脑第一对神经指挥,其病变甚多且复杂。防治眼病的运动疗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只要早做并坚持下去常能有效。

    01

    1、揉按睛明、攒竹穴亮眼睛:睛明穴位于双眼内眼角,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按双侧睛明穴26~52次,可使双目与全身阳气相通,利于眼睛明亮,故曰睛明。接着再揉按攒竹穴26~52次,攒竹穴位于眉毛内端,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的第二小站,揉按有助阳气通达,使眼睛明亮。需注意,重按可使眼睛充血水肿、视物模糊。

    02

    2、抹刮眉弓防治眼干涩痛:眉弓三穴:①眉尖攒竹;②眉中鱼腰;③眉尾丝竹空。攒竹位于足太阳膀胱经,鱼腰为经外奇穴,能治目赤肿痛、眼睑润动,丝竹空于足少阳胆经相通,抹刮后有利外眼肌群和组织经络疏通、气血循行,有疾可治,无疾能防。

    03

    3、按压四白治肿痛:先把左、右食指和中指并拢对齐,分别按压在鼻翼上缘的两侧,然后食指不动,中指和其它手指缩回呈握拳状,食指所在的位置就是四白穴。取准穴位,采用轻轻按压手法,可防治目赤肿痛。

    04

    4、捻压耳垂,转动眼球防治眼底病变: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夹住耳垂捻压。同时保持头部不动,闭目远视,接着转动眼球,先按照逆时针方向(上-左-下-右);然后眼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上-右-下-左)。按摩耳垂上主治眼病的穴位,同时转动眼球,可缓解眼肌的紧张度,改善眼底血液循环,有利防治眼底病变,有出血和炎症者忌做。

    二、防治耳病的运动疗法

    《黄帝内经》:“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耳与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受大脑第八对神经指挥。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的局部皮肤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耳穴”)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此外,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竖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内耳病多为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的发生与糖尿病、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或病毒感染、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等疾病有关,也与噪音、用药不当等有关。平素加强保健具有防治耳鸣、耳聋的作用。

    1、耳不妄听:不同的声音或语言对大脑是一种刺激。强烈的声音对听力损害更大,可闭口掩耳避免之。因此,不听对健康不利的东西,且音量要适宜。

    2、耳勿久听:久听噪音可发生噪音性耳聋。听的时间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听力疲劳。

    3、常“鸣天鼓”:静坐闭目养神,双手心紧贴两耳孔,五指贴耳后脑部,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扣后脑部则耳内可出现鼓声,故称“鸣天鼓”,可扣26次,然后快速将双手掌离开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法具有醒脑强志、聪耳明目等作用。

    05

    4、耳常按摩:耳部按摩可以明显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通过体内的经络传导到相应的脏腑,改善相应的脏腑功能,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以其发热发红为度,反复进行多次。可在“鸣天鼓”后进行。具体方法有:

    06

    ①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约50次左右。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均可保护耳部的健康。

    07

    ②按压耳轮法:用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耳轮,使其发热,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不能过度用力以防肿痛。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也利保护耳朵,防治耳鸣、耳聋。

    08

    ③下拉耳垂法: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也利防治耳鸣、耳聋。

    09

    ④按压耳窝法:先按压外耳道开口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轻轻按压50~100次,使此处有发热感。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有利听力改善。

    10

    ⑤上推耳根法:用食指和中指沿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中指放在耳前,食指放在耳后,二手指都要适当用力向上推,推50次左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甚至面部、头部也有发热的感觉。此法有健脑、养神的作用,对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5、防药损耳: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等,可引起药物性耳聋,尽量不用或少用。

    6、切忌掏耳:俗话说:“耳不掏不聋”是有一定道理的。用火柴棒、头发夹和毛线针等硬物掏耳道,可引起耳道损伤发炎化脓,应当禁止。耳痒可用酒精棉签洗擦,必要时可就医耳科检查处理。, http://www.100md.com(吕仁和 肖永华 刘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