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屈光不正 > 近视
编号:11755165
近视眼的发生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 R778.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47-03

    近视眼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科学家们进行大量的近视眼动物模型实验,提出了各种假说和推测。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的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和调节学说、形觉剥夺、遗传理论、生化基础、视觉信息与基因表达、屈光要素、环境学说。事实上近视眼的形成不是单一的某一机制的发生过程,其发生可能是多个机制共同参与的过程。本文就上述理论做一综述。

    1 调节学说

    在近视眼的病因学说中,调节学说是最古老的。它认为近距离工作时,调节和辐辏使眼内肌和眼外肌作用于巩膜,使眼内压增加,持续的高眼压使眼轴加长,导致轴性近视。有实验证明阿托品可以减轻近距离工作引起的近视,调节学说认为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放松了调节作用,使眼压降低,从而减轻了近视的程度[1]。然而,现代研究几乎完全推翻了调节学说。如果说调节是近视形成的原因,那么,切断调节反射就应能阻止近视的发生。而在动物实验中,切断年幼动物的睫状短神经或移去睫状神经节细胞或损伤Edinger—Westphal核[2],阻断调节反射通路,进行诱发近视实验,动物依然发生近视。可见,调节的阻断不能阻止近视的发生,说明调节不是近视形成中的关键因素。此外,实验研究表明,阿托品对人眼的作用不是通过睫状面上的N受体,缓解睫状肌紧张而放松调节完成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