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48080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03-0055-0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肺栓塞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我科2007年6月 2008年6月对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患者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股骨头无菌坏死18例,股骨颈骨折52例。DV7的诊断:局部疼痛不适,腓肠肌、大腿肌肉压痛。严重患者患肢肿胀,皮肤发亮,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6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DVT,给予患肢抬高制动,抗凝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做好人院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VT发生的原因、危害性、常见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2)吸烟者劝其戒烟,给予高蛋白、低脂富含维生素、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结构,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3)讲解卧床期间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方法。(4)向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锻炼的目的、方法,使患者自愿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2.2 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外展中立位,丁字鞋制动,避免患侧卧位,防止患肢静脉受压,给予被动活动踝关节及肌肉挤压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2)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及股四头肌舒缩活动,患者由于伤口疼痛担心活动会加重骨折,多不合作,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活动的目的,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取得患者的配合。(3)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以免血块堵塞。防止髋部出血、肿胀,减少局部压迫。(4)指导患者进行三点(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引体抬臀,每1~2 h1次,不仅有效预防骶尾部皮肤压疮,还可变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
, 百拇医药
    2.3 DVT症状的观察 治疗DVT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了的高危期是术后24h。小腿DVT的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只有通过术后护理人员细心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因此,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多听听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温度、感觉的改变,有无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深压痛,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相应平面的周径并记录,若同一部位周径大于0.5 cm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当发生DVT后,将患肢制动并平放于床上,嘱病人勿按摩、加热,不能随意搬动患肢,以防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2.4 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 术后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钠0.4 ml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天。采用抗凝药物注射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出血、注射部位及皮肤坏死应及时给予处理。

    2.5 功能锻炼 (1)术后当天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被动活动,同时指导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增加心肺功能,增强体力。(2)术后第2天,从疼痛感觉最小的患肢股四头肌开始锻炼,作等长收缩,每天3次,每次20 min。(3)术后3~5天,患肢行直腿提高练习,患者收腹、收臀、直腿提高,增加静脉回流,防止股四头肌萎缩,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持续2周。(4)术后4~5天即可坐起,5~7天可用助行器下地练习站立行走,每日2次,每次20 min。

    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熟悉DVT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通过对高危患者的术前评估并实施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并进行系统的护理指导,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的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百拇医药(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