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9年第5期
编号:11768974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t672-4208(2009)05-0045-02

    随着医疗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护理程序中创伤性操作不断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由血液引起的血缘性疾病的传播机会。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我国有八成以上的护士曾经被针刺伤,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之中。据估计,我国目前护士有126.63万名,每年要做注射操作约50亿次,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以及对针刺伤重视程度不够,仅有10.2%的护士被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医护人员皮肤针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日益加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每年至少发生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威胁最为严重。

    1 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1.1 与针刺伤相关的工作行为 在临床工作中,据不完全统计,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引起的损伤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导致护士针刺伤的工作行为有两大类:一类是护士未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在进行与病人日常治疗护理密切相关的行为时发生针刺伤,占针剌伤原因的40.0%,其中抽血、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指尖血糖试验、将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标本从注射器注入标本容器等行为占19.0%;另一类是与分离和处理针头相关的行为,其中分离或连接静脉管道占16.0%,毁形及浸泡针头占12.0%。40.5%的针刺伤害发生在病房,多数针刺伤的发生不是随机不可避免的,其发生与护士个人的认知、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因素有关。

    1.2 护理对象的不合作 护理对象的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