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9年第24期
编号:11876536
中药毒副作用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5日 李 明
第1页

    参见附件(1226KB,2页)。

     [中图分类号]R9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009)24—0054—03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和普及,中药的使用更加广泛。许多医生和患者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为求得更好的医疗和保健效果,大量使用中药及其制剂,因而造成较多的中药毒副作用对人体伤害的事例。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立对中药的正确认识。

    1 中药的毒性

    据《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这说明古代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很多中药是有毒的。一般说来中药的毒性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所谓狭义的毒性,指药物对人体的直接伤害。凡有毒之中药,多数性质激烈、作用竣猛,易毒害人体。其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安全性低。如:砒石、千金子、巴豆、乌头、马钱子等。若用之不当或超过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轻者伤身,重者毙命。正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六》云:“凡药物之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所谓广义的毒性有两个方面。

    1.1 指药物的总称 明代《类经》卷十二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药事。”我们今天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意思。

    1.2 指药物的偏性 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特定的、有别于其它药物的偏性。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治愈疾病,强身健体之目的。事实上。药物毒性的这两个方面很难分开。理论上讲,凡是药物必有偏性,有偏性才可称之为药。当然,药物的偏性对人体肯定有双重作用:即能祛邪疗疾,又能造成伤害。如:黄芩、黄连苦寒清泄,即可清热泻火治疗热性病,又能伤阳败胃,引发寒邪内生或脾胃被伤等。干姜、肉桂、附子辛热,即可散寒温阳,治疗阳虚里寒,又能伤阳助火,引发火邪内生或津液被伤。凡此种种,皆谓之毒或有毒。它既包括了毒字“善而厚”之义,又包括了毒字“恶而厚”之义,许多中药论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2 中药毒性的基本因素

    从现代的科学技术观点来看待中药的毒性,主要是由其是否含有毒性成分、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所决定。而药物性质本身应当是最主要的因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品种与部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药的品种比较混乱,有些中药品种来源较多,各品种所含的成分与含量差异很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