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07727
中青年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05-0081-01

    心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患者主诉为心跳伴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对于部分不在发作时就诊的心悸患者,常规心电图很难发现其病因,而24 h动态心电图(h0her)监测就可以弥补普通心电图的不足,对患者24 h的心电活动进行监测,对于有心悸症状者,对照病人日记中所记录的出现心悸的时间与相应时间的心电图改变,可以判断患者的心悸症状是否由病理性心律失常所致。在临床中,以心悸就诊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近两年,中青年以心悸、胸闷等症状就诊的患者呈上升趋势,本文选取了自2006年7月-2009年3月来我院住院及门诊以心悸就诊的常规体表心电图正常的中青年人200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0her)监测,来明确症状与心电变化的关系,协助诊断与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性96人,女性104人,年龄18-40岁,均以心悸、胸闷就诊,并除外近期使用麻黄素、肾上腺紊、阿托品类药物引起的心动过速,常规体表心电图正常。
, 百拇医药
    1.2 方法,采用模拟12导联记录患者24 h的动态心电图,要求患者详细记录24 h中的活动、情绪、症状变化,尤其是心悸发作的起止及持续时间、次数。通过计算机对心率、心律、ST段改变进行回放,人机对话纠正伪差并对心悸发作时的心电图进行核对分析。

    2、结 果

    经过监测该组病例,正常者18例,有心律失常者172例,占总人数的86.0%(172/200),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差别不大(男性为79/96和女性为93/104),其中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上性期前收缩120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上性期前收缩50例;Ⅰ°房室传导阻滞3例;部分患者有两种以上心律失常。有ST段和/或T波改变者102例,占总人数的51.0%,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差别大(男性为30/96和女性为72/104,P<0.01),其中只有ST段和/或T波改变而无心律失常者10例。

    根据生活日志,154例患者出现过心悸症状.总共216次.心悸发作时记录到心律失常53例,占被检人数的26.5%(53/200),占诉心悸人数的34.0%(53/154)。记录到ST段和或T波改变者33例,占被检人数的16.5%(33/200),占诉心悸人数的21.0%。部分患者诉心悸时同时检出有心律失常及ST段和或T波改变。而诉心悸时无任何心电异常者87例,占被检人数43.5%(87/200),占诉心悸人数56.5%(87/154)。单纯Ⅰ°房室传导阻滞者未诉心悸不适。
, 百拇医药
    3、讨 论

    对阵发性心悸患者来说,常规心电图不能及时记录到心律失常的波形,所以常不为临床医生所重视。24 h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患者较长时间内的大量心电活动信息,特别是可以监测到心悸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这对找出病因、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很有益处的。

    引起心悸的原因主要有:心律失常、心脏本身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心衰、心外因素(甲亢、贫血和发热等)、心脏神经官能症。心悸的中青年女性患者出现ST段和/或T波改变阳性率较高,多发生在心率较快时,跟心率呈正相关,且大多数相关患者并未诉心悸不适。由监测结果可见,中青年患者的心悸与心律失常及ST-T改变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是更多的中青年患者在心悸发作时的心电活动没有任何异常变化,证实大多数中青年心悸是由于心脏神经官能症引起。而后来的追踪调查表明该组大多数患者存在睡眠不足,生活节奏紧张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交感神经与植物神经支配失衡,引起患者心悸的感觉。

    经过多次的心悸发作与心电活动变化的对比,能确定该患者心悸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果显示有关,应该积极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如果显示没有关系,可以消除患者心源性紧张情绪,并进行心理辅导,以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

    所以,尽管在中青年心悸患者中动态心电图监测的阳性率不高,但是动态心电图监测也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以明确中青年心悸患者的病因,协助治疗。, http://www.100md.com(吴巧云 欧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