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痈疡剂 > 阳和汤
编号:11894176
阳和汤临床应用3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10年第8期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1 赵某,男,32岁,1999年2月左足拇指骨折,虽经治疗创口不愈,形成了骨髓炎。创面不时溃烂,肉芽不鲜。走路及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沉。1990年6月20日改服中药。疮面3个月不愈,先投排脓解毒之方。当归15g、黄芪15g、山甲9g、花粉10g、赤芍9g、皂刺9g、薏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至第5剂时。伤口排出大量脓血异物。又服2剂,伤口脓毒已净,肉芽渐生。改服阳和汤为主组方:熟地30g麻黄3g、炮姜炭2g、附子3g、白芥子6g、桂皮3g,每日1剂。共服50余剂,炎肿消失,伤口愈合。足趾功能恢复。能参加劳动,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按:本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创面溃烂,肉芽不鲜,舌质淡。苔白,脉沉,此乃阴寒阳虚之象,具有“虚实夹杂。以虚为本”的病机特点,临床治疗当以补益气血、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为主要治疗原则,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阳和汤甚为合拍。笔者在治疗骨髓炎中体会到,如用于未溃的病例,可使病灶逐渐消除,骨质恢复,一般情况下可取代手术疗法。对于已溃破化脓的病例,则应先服排脓托毒、生肌收口的方剂。脓液净后,再服此方。
, http://www.100md.com
    1.2 病例2 赵某,男,29岁,工人。2001年11月20日初诊。因右足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3年,于1998年2月19日就诊。查右下肢皮温低,触之冰冷,皮色暗紫,腿肚酸痛,肌肉萎缩,汗毛脱落,右足趾甲增厚变形,足趾疼痛,夜不能眠,大便稀,小便清。诊断为脉管炎,辨证为寒冷侵袭,凝滞脉络,气血瘀阻,治宜散寒通络止痛。投以阳和汤加减:熟地30g、麻黄3g、炮姜炭2g、附子6g、白芥子6g、桂皮3g、甘草3g、细辛3g、秦艽12g、地龙15g、蜈蚣3条。每日1剂,水煎至200 ml,分2次顿服。服药7d后,右足温略有升高,足痛减轻,夜眠较佳,守原方再服半月。查右足背动脉可触及,腰腿痛止,趾甲汗毛生长,能行走1 km。用上药1个月余。足背动脉基本恢复,食欲正常,能行走2.5 km,汗毛趾甲生长。行走后足能出汗。继服阳和汤加减3个月,病告痊愈,后经随访,已恢复工作。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由于寒冷刺激、外伤、吸烟等因素引发,禀赋不足为发病之根本。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温煦肢体。再有寒邪侵入,则“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血脉挛急,郁久为瘀,气血不通,四末失荣,诸症丛生”。属于中医阴疽范畴。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法,宜用阳和汤治疗。诚如《外科症治全生集,阴疽治法》:“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 百拇医药
    1.3 病例3 邓某,男,39岁,煤矿工人。2007年12月23日初诊。长期在煤矿工作,左下肢疼痛已6年。经用西药、中药、针灸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值寒冬,疼痛酸麻木加剧,予祛风湿止痛药无效,2天前疼痛加剧而就诊我院。诊见:患者面色苍白,纳差腹胀,腰痛并左下肢酸麻。抬腿试验阳性,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细。证属久居寒湿之地,寒湿滞留于经络为痹。治以温阳祛湿化痰,通经络。药用:熟地30g麻黄3g、炮姜炭2g、附子6g、白芥子6g、桂皮3g、甘草3g、清风藤12g、海风藤9g、鸡血藤15g、牛膝12g。每日1剂,水煎服,第1、2次早晚分服,第3次药液加热水浸双足(足浴时水温以足能放时为度)。浸至膝下3寸,以半小时为宜,取其微汗。七剂后复诊:自感服药后周身微微汗出。腰腿痛减,饮食增加。继服1周后患侧肢体酸麻,疼痛均消,继续原方出入,治疗1个月,6年沉疴顿除。随访至今未发。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寒、湿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之中、晚期患者中更屡见不鲜。患者长期在煤矿工作,久居湿地,风寒湿邪直侵,久而为痹。因寒湿致痹日久,气血兼虚,适值寒冬,内外同气相求,疼痛加剧势所必然。“善治者,治其生寒之源”,因其病因、病理与阳和汤功用相符,故施以异病同治之法,用阳和汤养血益精生髓,温补肝肾,宣通血脉,散寒祛痰。《内经》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故内服外浸,则疗效更为显著。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阳和汤是中医外科的著名方剂,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本方由麻黄2g、白芥子(炒研)6g、熟地30g、肉桂3g、炮姜炭2g、生甘草3g、鹿角胶9g等组成,具有温阳气、通经络、除痰结之功效,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二药合用,温阳补血,共为君药。肉桂、姜炭药性辛热,均入血分,温阳散寒,温通血脉,为臣药。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配用少量麻黄,辛温达卫,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凝,为佐药。鹿角胶、熟地黄得姜、桂、芥、麻之宣通,则补而不滞;麻、芥、姜、桂得熟地黄、鹿角胶之滋补,则温散而不伤正。生甘草为使,解毒而调诸药。诸药合用,有和阳通滞、温补气血之功。原方规定不能更改药味及剂量,但近年来因部分药物缺如,多以桂皮代肉桂,附子代鹿角胶,加黄柏监制附子的热性。应用本方,一般应以服满30剂为1疗程,每日1剂。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阳和汤能强心利尿,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白细胞,并有激素样作用,还可保肝、利胆、抑菌、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调节性腺功能。, 百拇医药(郭文彬)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痈疡剂 > 阳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