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医学》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883288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观察及护理要点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家庭科学·新医学》 2009年第2期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观察及护理要点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观察及护理要点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观察及护理要点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观察及护理要点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观察及护理要点

     【摘 要】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探讨有效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调查我院4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物后出现锥外体系副反应(EPS)的187例患者的有关情况。结果:EPS发生率较高;性别方面,急性肌张力障碍男大于女,其差异有显著性;在各年龄段中,30~40岁组EPS发生率最高,但60岁以后发生率反而上升;药物中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多的是氟哌啶醇、三氟拉嗪、奋乃静等。出现:EPS时间多在2~3周。结论:锥体外系副反应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 锥体外系副反应 护理要点

    目前,临床上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并且用药周期长、用量较大,治疗中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EPS)较常见,易于误诊和忽视。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都有阻滞多巴胺(DA)受体的作用,而多巴胺(DA)受体与锥体外系功能又有密切的联系,多巴胺受体被阻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锥体外系副作用[1]。由于副反应,引起病人的适应不良,甚至服药的依从性也产生问题,也影响病人的疗效。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住院患者的EPS进行观察,并提出护理要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