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70244
濮阳市2003-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7年第10期
濮阳市2003-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该市2003-2005年三年间麻疹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探讨本地区控制麻疹疫情暴发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1.0和Epi Info 6.0软件对麻疹监测专报数据库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三年间全市共报告麻疹暴发10起,实验室确诊102例,占同期全市总病例数的16.50%,暴发以学校型和农村型为主,占暴发总数的90%,其中学校型占60%。结论 提高免疫接种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是控制麻疹疫情暴发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麻疹 暴发 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085(2007)07-0863-01

    近几年,濮阳市麻疹局部暴发增多,发病呈现上升的趋势。为预防暴发,加速麻疹的控制,现将我市2003-2005年三年期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主要来自濮阳市麻疹监测专报系统的相关资料。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

    1.2 暴发界定 城区以区为单位,农村地区以乡为单位,21日内连续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在集体单位中连续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时即视为暴发。

    1.3 统计分析 采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1.0和Epi Info 6.0软件对麻疹监测专报数据库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暴发概况 2003~200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暴发10起,均经过调查和实验室确诊,共发病102例,占同期全市总病例数的16.50%。

    2.2暴发的强度和类型 根据麻疹暴发地点、人群特点等因素,将暴发类型分为3种:一为农村型,有3起,发病人数26例,占暴发病例总数的25.49%;此类暴发中有5例学生,占暴发病例总数的3.85%,且分散;二为学校型,有6起,发病人数70例,占暴发病例总数的68.63%,具有明显的集聚现象,但波及学校外的病例较少;三为城区型,只有1起,共6例,占暴发病例总数的5.88%,由于暴露人口难以估计,发病强度无法计算,发生在市区特定的流动人口集聚地。

    2.3地区分布 暴发病例分布在全市五县一区中的的四县一区,波及到11个乡(镇)的 9个村庄,6个学校。学校型和农村型病例所在地的总体发病率较高,城区型发生地计免工作扎实但流动人口较多。

    2.4时间分布 暴发病例主要集中在3~4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3.33%(85/102)。10起暴发持续时间最长达45天,最短10天,平均22.6天。

    102例暴发病例中,18例有确切免疫史,占17.65%;免疫史不祥的有62例,占60.78%;无免疫史的有22例,占21.57%(表1)。

    暴发病例中,≤6岁的学龄前儿童有17例,占17.65%,有明确免疫史的有4例,占23.53%;7~12岁的小学生有69例发病,占67.64%,有明确免疫史的只有11例,占15.94%;13~17岁的中学生有12例发病,3人有明确免疫史,占25%;≥18岁的成人有4例,占3.92%,无明确的免疫史(详见表1)。

    10起暴发中有较明确外来传染源的有2起。爆发后实施了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学校型和城区型效果较好而农村型控制效果较差。

    2.7 疫情报告

    2.7.1及时性 10起麻疹爆发中,首例病例出现后21天内及时报告的爆发起数7起,占70.0%。

    2.7.2最早报告疫情的医院级别 由村级报告的有2起;由乡(镇)卫生院报告的有4起;由县级卫生部门报告的有3起,由病人和其他途径报告的各有1起。

    3 讨论

    濮阳市2003-2005年发生的麻疹暴发,不论对当地而且对全市的麻疹控制,都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从目前的流行状况来看,我市麻疹的暴发以学校型和农村型为主,占了暴发总数的90%,特别是学校型占60%。这两类暴发发生在计免工作薄弱区域,应该作为全市麻疹控制工作的重点区域。城区型数量少且范围局限于流动人口集聚地,说明城区的流动人口是计免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工作重点。

    1999年我市开展的麻疹初始强化免疫,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麻疹接种率较低。据研究经过不完全的强化免疫是不能阻断麻疹传播的[1],易感儿童的积累,为麻疹的暴发创造了条件,这也是麻疹发病率回升的的一个根本原因。

    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暴发集中于小学生(占67.64%)与麻疹疫苗复种不及时有关。有明确免疫史的只有15.94%,其中只有10.14%(7/69)的儿童有明确的两次以上的接种史。低水平的免疫接种率不能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在7岁入学前,易感儿童已经积累达到一个出生队列,入学到集体环境后,一旦有麻疹病毒介入,就会很快传播导致麻疹暴发[2]

    所有暴发病例中,只有17.64%的有确切免疫史,说明这部分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没有做好;有60.78%的病例免疫史不祥,这和调查不深入或者缺乏计免档案(证、卡)有很大的关系。

    暴发与疫情报告不及时也有关。鉴于麻疹发病的特点,村卫生所应是最早报告的医疗单位,但是10起暴发中,只有2起是村级最早报告疫情的。

    为将我市麻疹发病率降到比较低的水平,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为此,建议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常规免疫,消除免疫空白。(2) 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赋予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必要的法律地位,多部门共同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提高7岁组儿童麻疹复种接种率。(3)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免疫未登记儿童特别是市城区的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4)提高监测水平,及时报告疫情,尽可能预防二代病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莉霞.全国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1,7(6):326-329

    [2] DavidFeatherstone.麻疹:全球概述[J].中国计划免疫,2002,8(2):107-110, 百拇医药(李秋荣 邓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