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87694
2006年我院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8年第1期
2006年我院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我院2006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原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对我院2006年药物不良报告进行统计分折。 结果以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最常见,其中以大环内酯类29例(40.8%)占第一位。 结论合理用药 尽量减少滥用抗生素 保证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73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1-0072-02

    通过对我院118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06年间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呈报的院内ADR报告118例。

    1.2方法 对每一例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所用药物、用药时间、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转归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因果关系评价。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118例ADR病例中,男49例(41.5%),女69例(58.5%),女性比例略高。年龄最小者30天,最大者88岁。其中30天~12岁17例,占14.4%,13岁~59岁80例,占67.8%,60岁~88岁21例,占17.8%。

    2.2给药途径 口服15例,静脉给药100例,其他3例.

    2.3ADR涉及的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118例ADR病例中,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物73例(61.9%),中成药16例(13.6%),血液系统用药6例(5.1%),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6例(5.1%),维生素类药及营养药5例(4.2%),生物制品3例(2.5%),心血管系统药物2例(2.5%),肝病辅助药2例(2.5%),局麻药1例,免疫调节药1例(0.8%),以及消化系统、眼科用药、放射性药物、呼吸系统用药各1例(0.8%)。
, 百拇医药
    抗微生物类药物中大环内酯类29例(40.8%),占第一位,其次是喹诺酮类18例(25.4%),头孢菌素类8例(11.3%),青霉素类有9例(12.7%),氨基糖苷类1例,林可类1例,其他抗微生物类5例(7%)。

    2.4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 按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结果见表1

    2.5 ADR出现的时间

    用药数分钟内至半小时内发生者70例,6h内发生者25例,次日发生者14例,2天后者3例,4天后者6例。

    2.6 不良反应的预后

    118例ADRs中,治愈61.9%,好转38.1%。所有发生的不良反应均在停用药物后或经过相应抗过敏治疗,症状消失,未出现后遗症。

, 百拇医药     2.7引起重度ADR的病例

    重度ADR2例,占全部ADR例数的1.7%。1例由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引起,女(65岁),另一例由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男(39岁)均在注射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意识丧失,立即停止注射,同时静注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5mg,吸氧后逐渐好转。后经病史了解,患者均无药品过敏史。

    2.8在118例不良反应反应报告中,护士上报的有53例(44.9%),医师上报的有42例(35.6%),药师上报的有23例(19.5%)。

    3 讨论

    3.1118例不良反应反应中皮肤及附件损害39例,占不良反应的33.1%,以皮疹为主。均经停药或采取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对症治疗后治愈。在过敏反应中又以喹诺酮类13例(33.3%)居第一,β-内酰胺类药物10例(25.6%)。提示医师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史,慎重选择药物并注意用药剂量的个体化,以尽量减少ADR的产生。胃肠系统损害33例,占28%,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而在此类反应中,多为大环内脂类静脉点滴出现,居第三位,占28%。
, 百拇医药
    3.2发生ADRs患者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88岁。女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比男性患者高,以上118例ADRs结果表明,女性患者发生ADRs比例大于男性患者,为58.5%。和有关报道相符。女性服药后比男性发生ADRs的危险性大,且易发生胃肠道系统的ADRs。这可能与药动学及药效学方面的差异,循环血中激素含量的差异及妇女联合用药的比率高等有关[1]

    3.3给药途径不同,ADRs的发生率也不同。注射给药的ADRs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次的84.7%,且严重的ADRs大多由药物注射剂引起,以静脉滴注引起的ADRs最为突出,表现也最为严重,口服及局部用药引起严重ADRs较少。所以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尽量以口服药物为主。分析结果还表明,用药数分钟内至6h内发生ADRs的发生率为80.5%。118例ADRs中,治愈61.9%,好转38.1%。无后遗症及死亡,表明我院医护人员在临床用药中,能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对已发生的ADRs给予必要的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 百拇医药
    3.4抗微生物类药物以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引起的ADR29例(40.8%),占第一位,其次是喹诺酮类18例(25.4%)。这是由于大环内酯类属于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阿奇霉素对G+、G-菌引起的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可作为替代用药,其毒性较低;而喹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不需皮试而受到临床广泛应用。

    3.5静脉输液的速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在静脉点滴出现的不良反应中,36%调节滴速后症状消失。其中28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中有22例通过调节滴速消失,占78.5%。所以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滴速。一般的药物控制在40~50滴/min,而阿奇霉素以10~20滴/min为宜,耐受者方可逐步提高滴速。滴注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不适果断采取相应措施。

    3.6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共8例,其中生脉注射液有5例,血塞通注射液有2例,丹参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各1例;占全部ADR例数的7.6%。出现时间最早是1min,最迟的是30min,年龄在24~77岁。经停药及采取抗过敏措施后好转。
, http://www.100md.com
    4 总结

    ADR监测报告工作是全院的工作。医院所有的医师、护士、药师等人员均有报告ADR的义务。我院自开展ADR监测以来得到了院领导及各级医技人员的支持。在11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护士上报占44.9%。因为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护士是作为医嘱执行者最先观察到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所以报告的例数最多。但由于有些医务人员对上报ADR心存恐惧,存在较多漏报情况。所以还需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的正确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同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尽可能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利用药学情报实现药学监护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唐凌.秦群.赵燕.向洁[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 年8月 第4卷 第15期, 百拇医药(杨永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