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8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1722715
不同穿龈高度种植体周袋的牙周指数和龈下菌群的变化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王 丹 李惠山 祁若坤 马国武
第1页

    参见附件(1639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穿龈高度种植体在义齿戴入一年后牙周指数和龈菌群的变化,探讨种植体不同穿龈高度与种植体周围炎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软组织厚度阈值。方法 在种植体Ⅱ期手术基台戴入前,测量36个XIVE种植体的穿龈高度(GH),并根据高度分为3组:GH≤1.5mm组、1.5mm4.5mm组,同时选择12颗同名正常牙齿作对照,于种植体戴入后一年,检测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龈下菌斑中产黑色素厌氧杆菌(BPAR)的检出量及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组间分析,义齿戴入一年后GH>4.5mm组的mPLI、mBI、PD,龈下菌斑中产黑色素厌氧杆菌的检出量及检出率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H小于1.5毫米组、1.5~4.5毫米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当种植体周软组织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可以获得与天然健康牙相似的周围组织状况;而当其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使种植体周围炎的条件致病菌生存环境适宜,就有可能会增加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风险。

    [关键词]种植体 穿龈高度 临床牙周指数 龈下菌斑

    [中图分类号]R7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0549—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