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545722
浅谈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医药月刊》 2007年第2期
     [摘 要]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病、治疗、预防及疾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几方面论述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性,强调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还要及时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心理因素 心身医学 疾病 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2-0072-03

    心理因素作为非生物性因素,包括了心理、精神、社会因素,早在二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对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有较全面的论述,认为人体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人的精神活动与生理活动有密切联系“形与神俱”。一方面外界精神刺激因素可作用于机体有关内脏,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另一方面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有所“偏盛偏衰”时又会导致异常的情志变化。如“……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下面就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体会,望同道们斧正。

    1 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病的影响

    中医“三因论”认为,病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而内因的主要内容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则伤脏”;狂证的形成原因为“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优饥,……得之大恐,……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灵枢·癫狂》等,说明过度的、突然的情绪(心理)变化,可造成机体的阴阳失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从健康与疾病的角度看,由于生物医学的发展,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