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541371
内伤发热的中医药治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边忠德
第1页

    参见附件(418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内伤发热的几种中医药治法。方法对低热的几种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营卫失和、湿蕴阳郁(湿蕴气郁)、肝胆郁热、气虚发热、阴虚内热、瘀血发热。结论治疗上,针对气郁、血瘀、气虚、阴虚湿蕴等不同的证候而立法遣方

    关键词:内伤发热 中医药治法

    中图分类号:R25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6-0107-03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长期低热是内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现试谈内伤发热的几种中医药治法的认识如下:

    1 发热的机理:

    祖国医学对低热症状及发热的机制和治法散见于历代名家的著作中。如《素问·调经论篇》中有“阴虚则内热”,其发热是由于“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中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故内热”。“阳盛生外热”,其机理是“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论述了内热、外热的产生是由于机体的阴阳气血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所形成的。为后世医学提供了治疗依据,不少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研究,对长期低热的机理又有进一步的认识,治法亦有所进展。张仲景创立温中补虚法,以建中汤治疗阴阳两虚所 致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虚热证;李东垣运用甘温除热法,用补中益气汤类治疗内伤发热;严用和以健脾养心法,用归脾汤治疗气血虚亏热症;朱丹溪则以滋阴泻火法,运用大补阴丸治疗阴虚内热症;吴鞠通以芳香苦辛淡渗法,运用三仁汤类治疗湿重热轻之低热等;王清任以活血化淤法,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发热。

    2 低热的几种类型与治法:

    2.1 营卫失和

    若因劳累过度或因身体虚弱,致营卫失于和谐而发热,“营气虚则蒸蒸发热,卫气虚则洒洒恶寒”,这种热度多数在37.5~38度之间,有些病例于午前即可发热,部分病例自觉症状不明显,详询可有微恶风寒,或絷絷汗出,体倦乏力等症,苔薄白,脉象细带弦。治则为调和营卫:常以桂枝汤或以小建中汤为主方加减。桂枝辛甘温能温经通阳,得敛阴养血之芍药相配,一表一里,一散一敛,使失谐和之营卫能取得新的相对平衡。生姜助桂枝,枣助芍药可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在临床中还有一种低热,亦兼有微恶风寒,周身乏力或舌尖有较多红星点,脉象细弦或濡弦。多见于肺炎、流感、菌痢等急性热病治愈后的少数患者,一般认为是病后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尚未恢复正常所致,中医认为是余邪(热)未清,或阴虚内热之象。因舌尖或舌边红经常表示热的现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