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35648
一起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医药月刊》 2007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155.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0-0126-01

    类志贺邻单胞菌在水、鱼类、多种哺乳动物及人类肠道中发现,能引起人的腹泻,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此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1 食物中毒发生过程及临床表现

    1.1 中毒发生过程

    2006年7月30日,敦化市晚6:30~10:30举办啤酒节,次日凌晨3时许先后有40人出现腹痛、腹泻,部分人伴有发烧、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于发病时及时去市医院就诊,至8月1日晚发病人数已达86人。

    1.2 临床表现及特点

    发生中毒的86例患者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大多数腹泻病人为水样便,部分病人发热达37.2~38.5℃,经抗生素治疗后2~3小时痊愈。
, http://www.100md.com
    2 卫生学调查

    该啤酒节是由市政府举办的,所有经营人员均取得有效健康培训证明,存在问题是露天作业,食品原料、加工、切配及烹饪均在一个操作空间内进行,有部分盛放生、熟食品的容器生熟不分,且直接放在地上。

    3 流行病学调查

    3.1 86名患者中,男性70人,女性16人,年龄15~60岁。

    3.2 潜伏期最短6h,最长32h,平均19h。通过个案调查86名病人中7月31日发病人数78人,占90.69%;8月1日前发病8人,占9.31%。8月1日晚啤酒节停办后无新发病人。

    4 实验室检查

    4.1 中毒材料的采集

, 百拇医药     7月30日~8月1日共采集用药后病人大便30件,啤酒节从业人员大便86件,用具涂抹8件,病人急性期血样15件,后又采取7d和12d恢复期血样15件。

    4.2 病原菌分离鉴定

    取病人大便、从业人员大便和用具涂抹,分别接种在肠道菌增菌液和碱性胨水增菌液中进行增菌,然后划线接种在SS、麦康凯、庆大琼脂、弧菌琼脂等不同的分离培养基上进行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离,结果从31日采集的9件用药后的病人大便中分离出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其生化反应为氧化酶、精氨酸双水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分解肌醇、β-半乳糖甙酶阳性;发酶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能产生吲哚;不能发酵蔗糖、鼠李糖、密二糖、阿拉伯糖;不产生硫化氢,脲酶阴性,不液化明胶和乙酰甲基甲醇;柠檬酸利用阴性。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结果鉴定准确为99.9%,t值为1,注解为:极好的鉴定。不与志贺氏杆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反应。

    4.3 血清学实验
, http://www.100md.com
    用15例病人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与类志贺邻单胞菌进行凝集试验,方法:将检出的类志贺邻单胞菌制成1×109/ml菌液,然后把双份血清稀释成不同的浓度,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同时设菌液对照,阴性血清对照。结果病后12d的9例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的血清凝集效价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1:160的1件;1:80的4件;1:40的4件;病后7d的6例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的血清凝集效价增高不明显,1:80的1件;1:40的3件;1:20的2件。血清对照<1:20。

    5 讨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2006年7月30日晚啤酒节夜市引起的,当时的水产品是小龙虾,可疑食物是被污染的煮毛豆、煮花生,污染的主要环节是加工、制作、储存、销售各种食品的用具、容器混乱使用又不消毒,导致了食品受到病原菌的污染。由于接到报告的时间晚,防疫人员到达现场后未采到食物标本;同时病人也都接受了抗菌素治疗,而且大部分病人已经不腹泻了。通过对病人的个案调查,中毒人数确定为86人。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以腹痛、腹泻为主,部分人有发烧,少数人有呕吐,头疼、头晕症状,且发病人都在7月30日晚的啤酒节就餐,啤酒节停办后无新病例。
, 百拇医药
    此次检出类志贺邻单胞菌,氧化酶阳性,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结论鉴定准确为99.9%,t值为1,注解为:极好的鉴定。采集15件双份血液标本进行凝集试验,结果有12例病人标本恢复期血清(发病后7h和12h)比急性期血清凝集效价都有所增高,15件标本中由于病人的恢复短,所以有一部分血清效价不高,但度验过程中阴性对照<1:20,又有12件标本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凝集效价增高1~4倍,病人在恢复期中7-12h的血清效价在不断升高,具有诊断学意义。结论:根据从病人大便中检出的类志贺邻单胞菌以及血清学试验结果,可以说明中毒事件是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

    参考文献

    [1] 史文丽.类志贺邻单胞菌的肠道感染(附8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8(3):35~36.

    [2] 梁玉裕,林红,108株类志贺邻单胞菌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0,12(3):8., http://www.100md.com(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