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8564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54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医药月刊》 2008年第1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 蛋白尿 中医 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1-0128-02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中的一个常见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比较顽固,笔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5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4例均选自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64岁,平均28岁;其中男33例,女21例;病程1~7年,平均4年。

    2 治疗方法

    中药基本方:黄芪50g、党参20g、白术15g、当归15g、益母草15g、茯苓15g、淮山药15g、山茱萸15g、川牛膝15g、丹参15g、蝉衣5g。若腰痛加桑寄生、川断;浮肿明显加泽泻、车前子;血尿者加大小蓟、鹿含草。

    服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于餐前半小时空腹服用,连服2个月为1 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标准。完全缓解:水肿、肾性高血压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蛋白尿检查持续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小于0.2g/L,高倍镜下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Scr较基础值有下降。基本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蛋白尿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高倍镜下红细胞小于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Scr 较基础值无变化或升高低于5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蛋白尿检查持续减少或24h 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25%以上,高倍镜下红细胞小于5个。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

    4 结果

    完全缓解18例(33.3%),基本缓解16例(29.6%),有效13例(24.1%),无效7例(13.0%),总有效率87.0%。

    5 讨论

    慢性肾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肾,其病变根本皆属于虚,而尿中蛋白是人体精微物质,肾虚不能固摄,蛋白随尿而出,肾虚日久,精气外泄,脾失温煦,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中阳不足,中气下陷,统摄无权,精微流失加重。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本病中一脏损则两赃俱损,因此,当以固本为主,以脾肾双补为原则。“初病在气,久病入络”,现代医学实验发现,肾脏动力学的改变,可影响蛋白质的漏出,当肾脏血流淤滞时,尿蛋白可大量出现,而当这种淤滞清除时,蛋白质的漏出则明显减少,说明蛋白质的出现与肾脏微循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蛋白尿治疗中,施以活血化瘀乃另一重要原则。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山茱萸、川断、川牛膝,补肾固摄;当归、党参、蝉衣、益母草,活血化淤。现代医学研究,黄芪补气扶正,不仅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而且能增强活血化瘀药物之功效,因此方中重用黄芪。现代药理认为,活血化瘀之品能改善微循环,抑制抗体产生,抑制血小板凝滞,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微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加快血流速度的作用[1],并且有抗变态反应性炎症,增加肾血流量,促进肾小球修复和再生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从脾肾论治,又求活血化瘀,体现了标本兼顾,临床较长时间蛋白尿不消退者,运用本法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戴西湖,谢福安,主编. 肾脏病辨病专方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5

    作者简介:栾福新 男 45岁 铁岭市清河区医院 现任副主任中医师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士学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