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544550
阴阳失衡易致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07年第3期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那么人也不例外。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协调状态(古代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了阴阳的平衡被打乱,疾病就发生了。疾病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的失衡。

    诊断疾病可以用阴阳的观点

    中医将阴阳作为认识疾病的总纲。诊断时,如面部色泽比正常人偏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说话声音比正常洪亮者属阳,低微者属阴;切脉发现脉搏跳动比平时速度更快、位置更表浅、力量更大的属阳,相反更慢、更深、力量更小的属阴等等。通过对这些症状的阴阳属性辨别,就可以逐步辨清疾病的部位、性质、程度、变化趋势等,从而进一步区分整个疾病的阴阳属性。如疾病的位置在人体的浅表,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物质或功能比正常偏多引起(中医学称作实证),病人体温升高或自己感到身体发热(中医学术语称为热证)之类的疾病属阳;而相反,病位在里、虚证、寒证就属阴。

    治疗疾病围绕调整阴阳来进行

    既然疾病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引起,那么治疗疾病也围绕调整阴阳来进行,目标是恢复阴阳的平衡协调。因此,如果是寒病(阴),就用可以发热的药(阳)来平衡;如果是热病(阳),就用寒药(阴)来化解;如果是阴阳某方面过多,就用有驱除作用的药,把多出来的部分“泻”掉;如果是阴阳某方面不足,就用有补益作用的药来补足……这些就是中医“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等治疗原则,这些原则也是根据阴阳关系而确定的。即使治疗疾病所用的药物,也要分阴阳属性,如寒凉性药物属阴,温热性药物属阳等等。

    摘自《广州日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