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19276
此“脾”非彼“脾”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09年第8期
     老李工作繁忙,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最近总感觉肚子胀满隐痛,食欲不振,浑身乏力,大便溏泻,人也逐渐消瘦。自己到药店买了黄连素等止泻药,服用半月也不见效, 之后又到医院做胃镜、肠镜检查,甚至肿瘤系列都查了,均正常。一番诊治后,医生告诉他是因饮食起居长期不规律,劳累过度导致脾气虚而泄泻。老李大惑不解,莫非是我的脾脏出了问题?岂不知,此“脾”非彼“脾”。

    中医之“脾”,其意广泛,属中医五脏之一,与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主要生理功能是食物的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作用。机体的消化运动皆有赖于脾胃的生理功能,二者相为表里,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而西医之脾脏,位于左季肋部,属淋巴系统的淋巴器官,参与血液滤过、细胞免疫、人体血量调节。胚胎时期,脾还是造血器官,成年后只产生淋巴细胞。中西医学“脾”的作用可谓天壤之别。

    平常所说“脾气虚”是指中医之“脾”,即中气不足,多由饮食所伤,或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所致,表现为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头晕目眩、胃部胀闷、大便稀溏,甚则周身乏力、呕血、便血、脱肛、内脏下垂。

    脾虚没有年龄限制,任何年龄组和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脾虚。中医理论中,肾主脑髓,用脑过度则会伤肾,肾阳虚火衰,无以温煦脾阳,脾肾阳虚,则运化失职出现脾虚的一系列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脾虚的症状应采用中医药积极调护,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都是调理补益脾胃的经典名方。适当服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等健脾益胃食疗中药,对防止脾虚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摘自《当代健康报》), 百拇医药(刘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