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96263
假药巨案背后的真药暴利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12年第1期
     近期,公安部破获一起价值20亿元的假药巨案。据调查,医院的清洁工和保洁员通过工作之便售卖各种处方药包装盒,一个抗癌药盒可获利300元。假药贩子在购买包装盒后通过改批号、灌装低档原料药等方法生产假药。

    一个废弃的药盒,转手倒卖之后“可获利300元”,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刺激人们神经、挑战人们想象力的事实——一个药盒便能如此获利,整个假药本身又该有多大的利润?在假药利益链条中,“最底层的医院清洁工”的收益尚且如此可观,作为“上线”的“假药商”,又能攫取怎样惊人的暴利?

    制贩假药的现象之所以会如此猖獗泛滥,背后所见证的其实不只是造假贩假者一己的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同样也是目前我国药品市场本身混乱现实的一种生动写照。即便是正规生产的真药,同样也是严重暴利化,普通消费者和患者几乎完全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如上述案件中假药贩子冒充的用于乳腺癌治疗的“赫赛汀”,其在国内每支(440毫克)售价便高达22538.21元,每年使用15支,至少需要30万;而在香港市场上,“赫赛汀”却仅售16000多元。而更加怪异和令人费解的是,国内22538元的“赫赛汀”售价,又是“物价部门经过审批”的合法价格。即使不造假,完全使用真药,将“赫赛汀”从香港贩卖到内地,每支至少也有6000元以上的暴利。

    无疑,如果我们不能从制度体制上根本改变目前医疗领域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双重失灵的困局,彻底祛除这种真药的严重暴利倾向,不仅会造成患者的沉重医疗负担,而且最终也会从一个侧面推动助长假药现象的不断泛滥、恣肆。

    一方面,诱人的药品暴利,势必会强烈刺激不法之徒以身试法、“分一杯羹”的逐利冲动,有道是,“如果利润达到100%,就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利润200%,他们就敢于冒上断头台的危险”。另一方面,对患者来说,正品真药价格的畸高让人不堪重负,也会在无形中变相驱使、逼迫他们转而去寻找其他相对廉价的替代药物,最终让“假药”乘虚而入。

    (摘自《山西晚报》), http://www.100md.com(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