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B版》 > 2010年第2期
编号:12043481
饥饿是生命的闹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0年第2期
     他出生在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在挨饿的年代,在儿时的记忆里,食物就是全部。每逢开饭,他匆匆把自己的那份吃完,就盯着别人的碗号啕大哭。饿急了,他就公然去抢夺别人碗中的食物,抢得双泪长流。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

    后来,他当了兵。为什么当兵?因为从此可以和饥饿道别了。在部队里,他每次至少吃八个馒头,吃得别人都睁大了眼睛,但他感觉肚子里还有空。再后来,日子过好了,一上宴席,他却仍是迫不及待,好菜坏菜什么都吃,生怕吃不饱。许多朋友说他吃起饭来奋不顾身,埋头苦干,好像狼一样。他也曾一次次告诉自己:少吃,慢吃,吃时嘴巴不响,眼光不恶,夹菜时只夹一根菜,“痛改前非”。但,一见到好吃的,他立刻便恢复原样。

    后来有一次,他遇见了一个自称是作家的人,作家白白胖胖,一看胃口就十分好。作家说,他写一本书就能得成千上万的稿费,每天吃三顿饺子,而且还是肥肉馅儿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嗞嗞”地往外冒。

, 百拇医药     从此,他知道了,只要当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顿饺子,而且是肥肉馅儿。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当一个作家。

    几年后,他果然出了一本小说,名字叫《红高粱家族》,是畅销书。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红高粱》,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力,开创了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他就是作家莫言。

    如今的莫言发福了,山珍海味可谓吃遍了,但曾经的饥饿记忆,却在生命中永远不会消失。

    这使我想起了陈忠实,另一个饱受饥饿之苦的人。

    陈忠实出生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打小受苦,是一个有着背馍经历的作家。背一周的粗粮馍馍步行50里路去西安读书,夏天馍馍长毛,冬天馍馍冻成冰疙瘩。

    没写出《白鹿原》之前,陈忠实只是个农民作者,家在西安郊区灞河乡,生活极其艰辛。有一天他带着读初中的女儿到一家小饭馆吃午饭。他为女儿要了一碗羊肉泡馍,自己却吃家里烙的干饼子。饭馆跑堂的看见后直摇头,破例免费为他盛了一碗羊肉汤,他却舍不得吃,把汤里的少许几片羊肉全都夹到女儿的碗里。
, http://www.100md.com
    那时,一个叫徐剑敏的文学青年,在西安一家搪瓷厂做工,经常去陈忠实家找他谈文学。当时发表作品很难,连稿费也没有,就给几本稿纸。谈到吃中饭,陈妻借来面粉一边烙饼一边埋怨:你看看俺家有多穷,俺忠实太老实,就晓得夜夜写字,又换不来钱,还费灯油呢。陈家当时全部家当就是两间泥房一张土炕。他们每次喝的酒是陈妻用玉米芯酿的,徐剑敏有一次喝醉了,就睡在陈家土炕上。半夜里冻醒,陈家连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他就坐在炕上,跳蚤不怕冷,咬得他一屁股红包。

    没过多久,陈忠实来西安送稿,徐剑敏正好发了5块钱降温费,买了两个肉夹馍,递一个给陈忠实,两人当街吃起来。陈忠实咬了两口,又把肉夹馍包好,徐剑敏问他:你咋不吃咧?陈忠实支吾半天,才吞吞吐吐道:想带回家给俺老婆吃。徐剑敏心往下一沉,道:你吃吧,我还有两块钱,一会儿再买一个。

    陈忠实是有巨大承受力的,在困难、贫穷和饥饿的煎熬中,他没有逃避,更没有放松一丝对理想追求的脚步,他踏过了泥泞,学到了文化,在精神上也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富有和强大。或许也正是有了这种毅力,才有了后来的《白鹿原》,一部记录民族历史的雄奇史诗。

    什么是饥饿?我觉得饥饿是生命的闹钟,时刻警醒着你前进。饥饿让正在饥饿的人产生求生的动力,拼尽全力摆脱困境;饥饿让曾经饥饿的人永远保持危机的意识,永远不能松懈,不能堕落回困境的泥潭;饥饿让已经富足的人珍惜拥有的满足,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

    莫言说:“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源泉。”陈忠实呢,如今富了,但他仍然简单饭食。因为他们都是经历过饥饿的人,而饥饿,绝对是生命的闹钟,它随时告诉你如何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这钟声回荡在你的心里,让你从容,让你豁达,让你珍惜。

    (摘自《中国青年》), http://www.100md.com(白露为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