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B版》 > 2013年第3期
编号:12366958
“毒校服”暴露的不仅是监管软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3年第3期
     上海欧霞时装公司生产的一款校服被检出致癌物质芳香胺,该厂被质监部门立案查处并停工,该款“毒校服”已经涉及21所学校。

    追溯“历史”发现:欧霞时装有限公司并非校服抽检黑榜上的“新人”,从2009年至今,它所生产的校服已4次被检测出不合格。每年最少一次检出不合格,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没有引起重视。

    是因为“使用说明不合格”这样的问题小吗?还是因为“pH值不合格”毒性不大?连续四次检测不合格,质监部门为何还让厂家继续生产、继续供货呢?检查出不合格后是如何勒令工厂整改、如何给予处罚、如何通知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有一系列问号需要质监部门回应。

    从教育局和学校来说,去年就有媒体报道出“问题校服”,为何没有引起重视呢?牵扯广大中小学生食品、服饰安全是一刻也不能懈怠和马虎的事件,教育局等管理部门和学校是没有看到质监部门的检测结果,还是知晓后漠然视之?人们不仅要发问:如果这次不是在校服中检测出致癌有毒物,不是已经危及到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是否又会不了了之呢?

    这不仅仅是各个方面监管存在软肋的问题,而应该挖掘其背后存在的利益链条。从屡发的食品安全包括学校学生食品安全事故中发现,都是内外联手谋取生产供应甚至垄断利益使然。

    上海“毒校服”事件是否存在上述情况虽不得而知,但不能说没有一点疑问和质疑。

    一家连续3年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为什么会一直为浦东学校供应校服?一座村庄里的小工厂为何竟然给21所中小学供给校服?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只要有工厂愿意做,就一定有利润空间和各种利益输送。

    因此,对于“毒校服”事件在反思、纠察监管软肋的同时,决不能放过背后隐藏的腐败利益链条,应该予以深挖深究。同时,应迅速规范和修订校服标准,包括价格成本标准。

    (摘自《西安晚报》), 百拇医药(余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