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家》 > 2012年第7期
编号:12238420
夏季病毒通缉令(5)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健康之家》 2012年第7期
     相关链接:

    1918~1920年,H1N1在全世界暴发,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总数估计约2000万人。

    1957~1958年,H2N2(称为甲2型)型流感流行于中国贵州,后传播到全国,又经东南亚和日本传播到全世界。H2N2型病毒出现后,H1N1型病毒即在人群中消失。

    1968~1969年,在中国广东和香港地区,H3N2(称为甲3型)型流感流行。传播路线与H2N2型相似,1969~1970年波及全球。H3N2病毒出现后,H2N2型病毒在人群中消失。

    1976年,美国猪流感小暴发,后证实为甲3型和猪流感的混合流行。

    1977年,新甲1型(H1N1)出现。当时,甲3型并未消失,出现甲1和甲3型在人群中并存的局面。
, 百拇医药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开始暴发,后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截至2009年12月27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220人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2012年3月为止,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过H5N1型禽流感,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为63%。

    它为什么会让我们生病?

    病毒性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在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能由于使用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病毒的潜伏期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

    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被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中的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的增殖周期。病毒可降低呼吸道黏液层的黏度,并在短期内使许多呼吸道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如果侵袭肠黏膜,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在症状出现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无并发症的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
, 百拇医药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

    抗毒计

    1.感冒发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所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

    2.忌烟酒,以免刺激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加重症状。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少吃或不吃鱼、肉、荤腥等食物。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用30%?50%的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

    3.忌乱服药。感冒要辨清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对症下药才能奏效,血象检查是医院最常规的检查手段。发烧期间一般不宜进补品。

    4.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接触人流较多的服务人员等。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每年引起流感的流感菌株可能都会有变异,所以应每年注射。育龄女性最好保证在计划怀孕的当年注射。

    细菌还是病毒?

    人们在就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感冒初期说是病毒感染,可过几天又说是细菌感染,是医生诊断错了吗?其实不然。人们的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到感冒的中后期,又会继续感染上细菌,也就是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所以,说法变了并不奇怪。治疗两种不同的感冒,需要对症服用不同的药物。, http://www.100md.com(苏苏 吴君 刘琨 张辉)
上一页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