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家》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13672
提示还是暗示?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康之家》 2012年第11期
     如果你根本没有随地吐痰的打算,有人走过来提醒你不要随地吐痰,你是什么感受?你会觉得自己被定义成了没有公共道德的人,并且还百口莫辩吗?

    别扭的提示语

    近年来每次去北京,都住在同一家四星级酒店,其二楼餐厅的菜肴做得很好,百吃不厌。自助早餐种类丰富、味道可口。

    我习惯在吃饭的时候读点什么。早餐没带读物,我就盯着餐桌上的号码牌子看。除了正面的阿拉伯数字,牌子的正反面都用中英文写着:请取适量的食物,浪费罚款。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别扭和难受。

    被定义成不好的人

    这句话的用意当然是好的,提醒大家不要浪费食物。但这样的提醒是否很有必要,就是另外一件事了。公共场合提示语的内容,是跟该场合出入的人群素质相对应的。假如在这个酒店,写着这样的提示牌:不许杀人,杀人犯法。那就意味着,出入这个酒店的人,有可能有强烈的杀人动机,不提醒他们,就会造成命案。值得欣慰的是,这个酒店的管理者很自信地认为,在他们酒店进出的人没必要被提醒不要杀人,所以就没有这样一块牌子。从这个逻辑延伸出去,“别浪费粮食”是在提示:你可能是一个浪费者。

    被定义成这样一个人,当然是不愉快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种消极的处理方式,是那种比较猛的人才能干的:马上叫来经理,质疑这种做法,并且极具侮辱性地说,你们四星级酒店就是小气,你见过五星级酒店这么写吗?不过这样做可能引来同样带有侮辱性的反击:你大气,去住五星级酒店啊。如此唇枪舌剑几个回合,后果可能比浪费粮食更加严重。而多数人会选择一种平和的做法:视而不见,或者看见了也就当是说别人。

    提示变成可怕的暗示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提醒”,其实都是不必要的,有些甚至是绝对不该要的。例如,老师有意无意地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就是在暗示学生:你是一个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人。久而久之,这样的暗示会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他就真的会变成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人了。在心理咨询门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再往深处说,在潜意识层面,防范别人等于防范自己。一个从不浪费的人,他会觉得只取自己能吃得完的食物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提醒;而一个注意力很集中的人,他也会觉得注意力集中是一件自然而然、不必强调的事。那些会浪费粮食或者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人,反而会去担心别人也有同样的问题。不要充当监督者的身份,这可能误伤别人,尤其是对心理还没有成熟的儿童和少年,提示可能会变成一种暗示,让他们变成你不希望他们成为的那种人。, 百拇医药(曾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