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家》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3480
加点病毒来防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健康之家》 2014年第1期
     吓死人的防腐剂

    2013年2月,美国FDA答复了一个公司提交的申请,确认一种新型肉类防腐剂的安全性。如果把这种防腐剂的成分说出来,估计会吓倒一片人——六种病毒的混合制剂!不过,它的作用却是:专门针对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精准打击!

    有种病毒叫“噬菌体”

    1915年,细菌学家弗雷德里克·特沃特发现了一些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没有对此继续研究。1917年,菲里克斯·迪海莱独立地发现了这种成分,并把它命名为“噬菌体”。1919年,迪海莱和助手开始了噬菌体疗法的试验,迅速引起了巨大关注。然而抗生素高效的抗菌能力使其在治疗细菌感染中大放异彩,噬菌体疗法就这样慢慢被人淡忘了。

    几十年过去了,许多致病细菌出现了抗生素抗性,人类开始召唤新型抗菌素的出现。于是,隐忍了几十年的噬菌体终于又遇到了春天。实际上,噬菌体无处不在。在1毫升未被污染的水中,大约有2亿个。通过喝水和食用未经加工的食物,人们每天会摄入大量的噬菌体,而被人类盯上的这一类叫做“溶解性噬菌体”。它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包着一团遗传物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以特异性地吸附到某种细菌的表面,然后把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菌之中。细菌有复制遗传物质和合成组装蛋白质的能力,而噬菌体没有。但一旦被注入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细菌就失去了对这些能力的掌握,为噬菌体服务了。噬菌体遗传物质完成了复制、重组,变成了几百个新的噬菌体,就从细菌中破体而出,寻找下一批攻击目标。

    神奇的噬菌体

    噬菌体的一大特点是攻击的特异性相当高,对真核细胞视而不见,对非目标细菌也没有伤害性,基本上属于“定点清除”。它们本来就存在于水、食物和空气中,被人们常规摄入。用来治病,只是把它们组织成了大部队而已。目前的研究显示,不管是吃、擦涂皮肤,还是静脉注射等各种给药方式,溶解性噬菌体都很安全而且高效。不过,对用于治疗,目前进展还不够大。光是“噬菌体是一类病毒”这一点,就足以让公众在心理上产生抗拒。所以,估计在抗生素抗性的问题严重到严寒酷暑之前,噬菌体疗法很难迎来真正的春天。

    不过,噬菌体作为抗菌剂在食品中防腐倒是有了很大的进展。通常情况下,一类食品中常见致病细菌的种类并不多,比如蔬菜中的大肠杆菌、奶制品中的李斯特菌、肉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等等。对同一种细菌,通常又有不止一种噬菌体。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把攻击同种细菌的多种噬菌体混合使用。这样,在不同条件下,都能有噬菌体保持强大的战斗力。跟加热灭菌和化学防腐剂相比,噬菌体防腐还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加热是把所有的细菌统统杀光,同时食物中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也受到破坏。化学防腐剂除了安全性让消费者心理上不那么放心之外,使用之后细菌数量还是会慢慢增加。而噬菌体防腐则只杀目标细菌,不破坏食物成分,甚至对其他打酱油的细菌或者友好的细菌都秋毫无犯,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是视若无睹。在使用之后的保存过程中,致病细菌的数量还会不断降低。它们没有能力攻击人体细胞,安全性方面应该更令人放心。, http://www.100md.com(云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