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妇儿健康》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891600
人人都有“中国式孤独”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中外妇儿健康》 2009年第9期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著名作家刘震云在新书《一句顶一万句》里说,“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想说的话藏在心里,在很多场合中表现矜持。这就是“中国式孤独”的体现。”

    “中国式孤独”——刘震云语录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就是这样一种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两个杀人犯,一个人特别想找到另一个人,找他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告诉他一句知心的话。”

    “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不是人少的孤单,是人多的孤单;孤单种在心里,就长成了孤独;孤独一直生长在他们心里,但他们就是不说。”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人社会中,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不容易,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更不容易。朋友的意思是风险,知心话是凶险。”

    “人神社会和人人社会的最大区别,不在于生活中多出一个神,而在于多出一个可以说话的地方,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地说,因为神无处不在。知心朋友和神最大的区别是,神的嘴是严的,朋友是会变化的。”

    “无处吃饭可以乞讨,无处说话就把人憋死了。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淘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

    名词解释

    孤独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通过适当的沟通也可以得到排遣。但对于中国人,这些情绪似乎有点难以启齿。肚子疼,可以向另一半电话撒娇,说你不舒服;加班累,可以向家人抱怨,说你快撑不住了。可是。如果你突然说,自己感到很孤独。对方多半难以体会你的感受,甚至觉得你有些小题大做——这年头社会节奏这么快,还有经济危机当道,猪流感满世界乱窜,您老人家还有工夫孤独,不是吃饱了撑的吧?

    不善于或者懒于交流,觉得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别人无法体会的,所以宁愿沉默。即使是身处热闹的人群。依然能感到内心里无法言说的孤单。这就是“中国式孤独”。

    心灵故事:

    (朵依 29岁 上海)在上海奋斗7年,成为了一名衣着光鲜的白领丽人。现在经济上的收入让我不再担心生存和生活。但是感情上,我依然扛着“剩女”的标签。哦,对了,现在对我们这样的人,最流行的称呼是“败犬”。

    我希望的另一半,他钱不用很多,两人能生存就好。不用很高很帅,合眼缘就行,可以让我说心里话。这就是我唯一的要求。这也高吗?我只是想说说话,真的就这么难吗?

    身边闺蜜朋友一堆,但是人就是这么麻烦,逛街购物K歌恋爱八卦,日子过的是不寂寞,可心里就是孤单。每每走在回家的路上,在疯狂拥挤的车堆里,在蜂拥而出的写字前,在红绿灯交错的街口,在人潮人海中,我最能感到孤独。炎炎的烈日下,烧焦的不是皮肤,而是一颗孤独的心。很多时候这种感觉都是不经意中袭来的,但是一旦被此击中。就直抵心窝。

    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和朋友交流心里话?

    有一年,我搬家了8次,只为找一个可以上班不迟到,房租又付得起的地方。还曾经被房东刁难,没地儿去,在麦当劳坐了一夜。看着明晃晃的太阳,突然想到小时候帮爸妈在田里插水稻,被蚂蝗咬过。还有大学时眼热室友的漂亮裙子,揣着300元“巨款”下了狠心去商场,最终还是没舍得花出去……

    这些话,我怎么对朋友说呢?我们的经历是如此不同,她们知道什么是蚂蝗吗?也许她们会说一句“呀,你真不容易”,也许她会在心里嘀咕“说这些是要干吗”?我自己也不知道说这些有什么意思,只是当许多个片段不断闪现到我头脑里时,我就是很想说话。

    我现在的男朋友,也是从农村读书出来的,吃过很多苦。我们都适应这个城市,也适应所在的群体。但始终是有“心病”的一类人。也许正是因为相似的经历,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才走到了一起吧。

    (解语花 34岁 郑州)我认识一个朋友,是一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每次见面都被他的积极乐观感染着,他工作起来积极果断,在朋友面前则像个大孩子。这段时间因为买了新车,更是开心的不得了。

    他每天坚持写博客,写和朋友去哪里吃饭看电影,对工作的感悟和要求。但我知道,深夜还在独自写东西的人是孤独的,否则他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写博客。

    我问过他是否感到孤独。他说:“其实现在好多了。最孤独的时候。是刚工作的时候”。他所在的公司,工作压力很大。所以没人愿意带新人。第一次做营销策划书的时候,他请教了很多同事,但没人愿意给出真正的意见。“那时感觉挺孤独的,虽然办公室里都是人。”他坐在我面前笑着说。

    世界上越压抑感受却越强烈的有三件事:咳嗽、爱和孤独。“职场是很多‘场’的综合体。等级分明的官场,明枪暗箭的战场,利益至上的商场。还有云影香鬓的秀场。只要在职场一天,你就处于临战状态,表面光鲜亮丽。内心疲惫不堪。这种疲惫,有时来自工作压力。有时来自人际关系。更多时候,来自一种难以驱散的孤独感”。

    孤独,是风景也是陷阱

    每天都在奔走劳碌,为生活、为前途、为理想、为无数不能回避的责任。可能不知不觉中就迷失了自我。所以有必要为自己开辟一片宁静的天地,平息浮躁的心绪,在孤独中感受自我。

    但是,孤独是在自己和外界隔绝,或者受到外界排斥时产生的。内向的性格加上敏感和神经质。如同干柴烈火一样,如果任由自己封闭下去,或者习惯性的用孤独为借口去逃避现实,那么这火就可能烧成孤独症、忧郁症等心理疾病。

    孤独的人不容易信任别人,而另一方面,往往不信任别人的人也最容易有孤独感。因此。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建议,‘有孤独感的人应该主动多参与社会活动,多和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只有这样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才能够从封闭中逐渐走出。

    那么,孤独感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与教育方式有关。我们从小被教育“谦虚是传统美德”,但过度强调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就是人不自信,尤其是表达自己时不够勇敢,害怕被孤立。一旦与人意见不合,感到自己没有知己,就容易有孤独感。其次,中国人天生谦虚、内敛的性格特质,也决定了更容易被孤独感侵袭。为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马谋超教授建议,我们应该多学习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而成年人也同样可以采取自我鼓励的心理暗示。

    TIPS:改变孤独,从情感表达开始

    1 家人。下班后,和家人一起做饭,看电视。聊聊家常,听听抱怨,也对他们说说今天你的见闻、你的不满。就是这些小事情,它能填平感情的“代沟”。

    2 同学、朋友和同事。真诚地待人,和人打交道有冲突是正常的,关键是能否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即便一时间不被他人理解,只有心存善意,真诚地去交往,就一定能成功。

    3 集体活动。现在是全民娱乐时代,谁会哼几首歌,谁就能吸引目光。实在说服不了自己上台也没关系。为别人鼓掌,帮大家做做后勤,你永远是集体的一分子。

    4 个人修养。人的素质决定与别人交往的水准。也影响处理问题是否有成熟的考虑。不仅是需要多读好书。也要多与优秀的人交往。时刻保持着学习的心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