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妇儿健康》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085292
媒体说“健康”,哪个更靠谱(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 2011年第1期
     是真的能“吃出来”不去追究,养生保健类图书的权威性绝不容职业凑字的大忽悠来撼动。

    最博杂:杂志

    “健康”概念,很大很时尚

    健康杂志可以分两类:一种是面向普通大众,以宣传医学知识和健康常识为己任的低端健康杂志:另一种是面向年轻的“中产阶级”,将健康与时尚紧密结合的高端健康杂志。

    其实,在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推进下。无论是在哪类杂志中,“健康”的概念都已经发展地很广泛了。包括生理、心理、饮食、运动,甚至生活中的其他方方面面,是名副其实的“杂志”。

    最难启齿:电台

    专家听众都是“托儿”,谁用谁知道

    每到夜深,“健康夜话”之类的节目就在各地方电台频道中出现,白天也有,多是增高、乙肝之类的产品广告。节目的内容无非都是主持人、所谓“专家”和病人之间的交流,在一个“前节目导播”的揭秘下。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交流听起来可笑至极:原来培训几天就可以挂个不知道哪里的“中国性学会理事”的头衔卖起“男性大力丸”,原来打热线的“痊愈”了的病人一定得找带着方言口音的“托儿”,原来只要是本地电话就一定打不进那个热线电话,原来“买疗程送疗程”的活动和街边“阿玛尼·世家”男装店一样,永远“破产清仓,最后三天”……
, 百拇医药
    最“性”味十足:街头DM

    夏天治狐臭,冬天治脚气

    只要你逛过街,多数有机会遇到街头散发的医院杂志。这些杂志无一例外是民营医院办的,没有刊号,大多数内容是给医院提供的治疗服务做广告,用骇人的标题和“性”味十足的内容包装起来。有的甚至不惜成本在印刷上花功夫,煞有其事地将低俗医疗杂志打造成“健康时尚大刊”,可惜,挂的羊头依然骚,卖的狗肉照旧臭。

    最不靠谱:电线杆子

    祖传牛皮癣,专治“老军医”

    电线杆上的“牛皮癣”是打不死的小强,哪儿人多往哪儿钻,充分发挥“为读者服务”的传媒宗旨。从“脚气”、“灰指甲”这些小毛病,到“癌症”、“艾滋病”这种世间绝症,“牛皮癣”上一个不落。城市管理者尽管想尽办法清理它们,也见到一些成效。但是小心,“老军医”正有从电线杆爬到网络上的趋势。
, 百拇医药
    有些“伪健康”,实在太“给力”

    媒体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的同时,也出现了忽视把关的现象,使得一些“伪健康”命题得以传播。“牛奶是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生吃泥鳅可治五种病”、“毛豆可治高血糖、高血压、便秘”这类后来被证实是谬误的“健康知识”是如何得以流传呢?不得不承认,某些媒体在这些报道上,实在太给力了。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为了更耸人听闻,为了满足自己的“选题饥渴”,某些媒体迫不及待地制造、传播与主流观点相左的“伪健康”,给它们蒙上科学的“外衣”。而在大多数媒体都在这么做时,为了避免自己是“少数派”,一些知情或保有怀疑的人选择沉默。在强大的海陆空多媒体攻势下,“伪健康”得到进一步传播,大众开始无意识地迷信,直到有更强势的力量吹散迷雾,揭开真相。

    作为媒体,面对“伪健康”的大行其道难辞其咎,客观、真实地报道,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有多难?

    相关链接:

    国外健康类电视节目自开播以来长盛不衰,似乎只要与健康、保健沾边,就一定能够大火。美国现在最红的脱口秀就是《奥兹医生秀》;在日本,医学保健的节目也播映得非常火热:生活服务类节目是日本白天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东京电视台一天就有五六档针对高龄人群的电视保健节目,《电视加油站》和《最终警告!恐怖家庭医学》,都是在日本收视不俗的健康保健类节目,主要收视群体是家庭妇女、在宅的高龄者和普通成年人。,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