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3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54695
心理中暑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青春期健康》2013年第8期
     所谓“心理中暑”,又称“心理暑热症”,指的是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

    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出现“情绪中暑”症状,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容易情绪失控,人与人之间容易发生摩擦或争执。

    “心理中暑”的症状可分成情绪异常、认知异常和行为异常。

    情绪上,容易烦躁,爱发脾气,心情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人缺乏热情,觉得日子过得太乏味;认知上,表现为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自觉头脑糊涂,不能安心思考问题,学习效率降低、健忘;行为上,因火气大,容易因小事与人闹意见,家庭矛盾增多,朋友间的争吵增加,陌生人之间的纠纷更易发生。

    预防: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或者做些想象放松训练,静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想想森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情景,有助于降低“心理热度”。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不要在封闭空间待得过久,通过空调等降低室温,尽量增加休息时间,适当喝点凉茶、冷饮。

    特别注意夏季出汗多,在多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盐分,多喝些菜汤,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编辑 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