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7年第2期
编号:12976587
怎样学习古文之“立体的懂”(一)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青春期健康》 2017年第2期
     学会读古文跟学会读外文相似。我向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请教,他小时候怎样学外文的。吕先生说,他小时读外文,老师要背,不是整课书背,是就读的书,老师挑出其中精彩的段落来要学生背,背精彩的段落不长,可以背出。这次背出一段,下次再背出另一段,积少成多,就背出不少段落了。这是吕先生他们所以对英文有立体的懂的原因。《朱子语类》卷十一:“人读史书,节目处须要背得,始得。”如读《汉书》,高祖辞沛公处,义帝遣沛公人关处,韩信初说汉王处,与史赞《过秦论》之类,皆用背得,方是。若只是略绰看过,心下似有似无,济得甚事厂(中华书局本,197页)朱熹讲读史书,挑重要节目处来读,跟吕先生的讲法相似。吕先生讲就一篇中挑精彩的段落来背,更为灵活可行。不论读古文或白话文,这方法都可行。吕先生小时学英语的方法,可以参考来使我们达到对古文或外语的立体的懂。

    再说张元善先生结合熟读背诵来讲“立体的懂”,还有一个意思,即培养语感。学习古文也是学习语言。《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诸。’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喧嚷)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齐街里名)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把方言区的孩子送到北京来念书,不用教他北方话,过几年,他的北方话就讲得好了,从发音到用词都北方话化了。他回到家里,听到家里的大人讲话不合北方话的标准,还会起来纠正,他已有了北方话的语感了。学习古文也这样,熟读背诵了多少篇古文,培养了对古文的语感,对于古文的用词造句,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都熟悉了,也就会理解了。再像读旧体诗,按照旧体诗的平仄格律来读,读熟了,再读人家写的旧体诗,一读下去,不合律的字句立刻就显出来了。好比懂北方话的孩子,听人家说不合北方话的字音和词汇,一听就可以指出来一样。对古文有了这样的语感,读起古文来就容易理解了。
, 百拇医药
    在这里,“立体的懂”又牵涉到读的问题。读近体诗一定得按照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来读,按照近体诗的节拍来读。近体诗的节拍分平仄,称平音步和仄音步,如“仄仄——平平——仄仄——”,是三个节拍,两个仄音步,一个平音步。读时,仄音步的延长时短,平音步的延长时长,大概是二与一之比。这样,读人家写的诗,凡有不合平仄格律的,一读就显出来了。不按照平仄格律读,那么读人家的诗,即使有不合平仄格律的,读起来还恐不易分别。读古文也有讲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陳衍》篇,讲他五岁读《四书》:“一日,读《孟子·不仁者可与言哉》章,一日,读《小弁小人之诗也汐》章,喜其音节苍凉,抗声往复。父自外归,闻之色喜,曰:‘此儿于书理,殆有神会。’”说明小孩子读书时,到了读熟时也会有体会,从体会中会读出音节的疾徐抑扬来。这样熟读了,更有助丁立体的懂。

    对于立体的懂也不专靠聪明。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章实斋》篇,称他:“幼多病,十四岁,《四子书》尚未卒业。十,五六时,读书绝呆滞,日不过二三百言,犹不能久识。为文,虚字多不当理。廿一二岁以后,缦缦向长,纵览群书,尤好史部。”章学诚因从小多病,书读得少,记性也不行。正因为书读得少,记得少,所以到十五六岁时虚字还用不好。不过,到二十一二岁后,读了很多书,才通了。他的通,还是从读很多书来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王闾运》篇,称:“顾天性愚鲁,幼读书,日诵不及百言,又不能尽解。同垫者皆嗤之。师曰:‘学而嗤于人,是可羞也。嗤于人而不奋,无宁已。’阊运闻而泣,退益刻励,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年十五,始明训诂。”那他是靠刻苦用功来读通古书的。不论靠多读或刻苦用功,都可到达“立体的懂”。
, 百拇医药
    立体的懂还可用电子计算机来做说明,把两种不同的语文的词汇和语法等用软件放到电子计算机里,可以使它做两种语文的翻译工作。那么把几种古籍或多少篇古文熟读记在脑子里,或看了很多书,构成立体的懂,帮助阅读古文,应该是可信的。

    问题是现在的学生要学许多门功课,参加工作的人工作很忙,都没有时间来熟读很多书,怎么办?现在我们不要求像从前人那样读很多古书,只要求能读懂一般的古文。解放前的旧制中学只有四年,四年中学毕业时,对一般古文也可以读懂。因丸在旧制中小学内,对教的一些古文和古诗词是要背的,背了多少篇古文和诗词,有了这点基础,他们就可以阅读一般的古文了。因此不要求像古人那样要熟读很多的古书,只要仿照旧制中学那样,规定在中学六年里要背出多少篇古文和诗词作基础,或者要求熟读古文中精而是想为“死记硬背”多少争一点儿地位。现在常听说学生的语文、外语程度提不高,我总觉得要学习就必须背记一些东西,而且记得多了,才能触类旁通。不一味地搞死记硬背是对的;但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不记也不背。
, http://www.100md.com
    这里提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记得更牢”。照这样说,我们读一篇古文,只要对这篇古文的内容理解了,只要记住这篇古文的内容也就够了,不必费力去熟读背出了。这里还引了《实践论》说的:“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到它。”《实践论》的话应该怎样去理解它呢?《实践论》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毛泽东选集》)

    张元善先生提出“点线的懂、平面的懂、立体的懂”,正符合《实践论》的说法,“点线的懂、平面的懂”,即“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懂,“立体的懂”才属于“事物的全体的”懂。要达到“全体的懂”,读一篇古文,光记住这篇古文的内容,不熟读背诵,对于这篇古文中的字的意义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对于这篇古文中的字的意义,在别的古文中由于上下文的不同而具体解释有变化,更无法掌握。这样,还是读不懂别的古文的,还是对古文中的字不能有全面的懂,还达不到立体的懂,照《实践论》的说法,对古文中的字,要有全面的懂,还是非熟读背诵不可。, 百拇医药(周振甫)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