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8年第9期
编号:13280501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第9期
    

    作者简介:汤一介,学者,1927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0年获得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面: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儒家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等。代表作品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在非有非无之间》和《昔不至今》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这个工程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就文化方面而言,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借鉴或者参考,是非常有意义的。
, 百拇医药
    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道三个思想的传统,儒家和道家都有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当然这些构想在历史上并没有实现过,因为它们只是一种理想,甚至于还有一些具有很大的空想成份,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实现,但是尽管如此,这些思想还是给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言论。

    儒家文化里的和谐思想

    儒家的经典作品《礼记》中有一篇文章叫《礼运》,里面有一段是孔子对于“大同社会”的构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儒家和谐完美的理想社会。这个“大同社会”有四个要点:第一、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它是为大众的,不是为个人的,这是它的一个要点;第二、和谐社会应该能把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遴选出来,让他们来为社会服务,使得这个社会能够更讲信用,人们都能和睦相处;第三、各种人都能够有他的适当位置来为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比如孤寡老人或者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供养,都能够很好地生活,这样就可以保证社会每个分子都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第四、和谐社会是诚信的社会,是没有欺诈、也没有偷盗的社会,是一个夜不闭户的美好社会。孔子把这种社会称之为“大同社会”。
, 百拇医药
    关于“和”的概念在儒家的思想里面非常之多,比如说“和而不同”,这可以解释为文化上虽有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可以共同地和谐相处。比如说《中庸》里面讲的“中和”,是指为人做事,应该有个普遍和谐的道理,做到适中,“和”是达到不偏不倚的一个原则,只有和谐才能实现不偏不倚,它是为人行事应该遵守的普遍原则。

    孟子和荀子特别强调“人和”,像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在这中间是最重要的,荀子也是这样讲的。在儒家著作中讲“和”的地方很多。

    儒家思想里面也许特别值得提的是《周易》,因为《周易》中有一个观念叫做“太和”。王夫之把“太和”解释为“和之至”,就是说“太和”是最完满的和谐,如果是最完满的和谐就要包含着许多方面,不能是哪一个方面的和谐,他既是包含社會(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也应该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还包含人自身的和谐,这样才比较全面。因此建设和谐社会也要从这三方面来考虑。

    建设和谐社会应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自身的和谐三个方面努力
, http://www.100md.com
    诚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范围非常广,比如说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甚至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关系都包含在内了。我们把孔子的学说叫作“仁学”。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这种“爱人”的品德从何而来呢?《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品德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本的。但儒家认为“仁”的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爱自己的亲人上面,《郭店楚简》中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之爱人,仁也。”对自己亲人爱到极点,那也只能叫“爱”;爱自己的父亲,扩大到爱别人,这才叫作“仁”。所以儒家认为,“亲亲”必须扩大到“仁民”,要对老百姓行“仁政”。

    《孟子》讲“仁政”的地方非常之多,最重要的就是“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意思就是要使老百姓都能够有固定的产业,这样才会有一种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以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意思是说:“仁政”首先要使老百姓有自己的土地。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恐怕非常重要的就是怎么使得老百姓有固定的产业,老百姓都富足起来,这样和谐社会才能够实现。就全人类社会而言,就是要使各国、各民族都能自主拥有其应有的财富,强国不能掠夺别国的财富和资源以及推行强权政治。儒家这个思想,对一个国家的“治国”者,对于世界上的那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不能说没有意义。“治国、平天下”应该行“仁政”,行“王道”,不应该行“霸道”,不能欺辱那些不发达的弱国,不能压迫老百姓。
, http://www.100md.com
    以上是从人和人的关系这方面来考虑,但是建设和谐社会光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谐社会也是建设不起来的,比如自然资源都被破坏得很厉害,怎么能把和谐社会建设得好呢?在儒家思想里面有一个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在1993年于湖北省荆门市出土的“楚简”有一条说明《易经》性质的材料,它说:“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意思是说:《周易》是研究天道(天的规律)和人道(社会的秩序)会通道理的书。这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研究“天”不能不牵涉到“人”,研究“人”也不能不牵涉到“天”,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到宋代,儒家对“天人合一”思想发挥得更加深刻了,例如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天”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天”。人初产生时,虽然得之于天(由天产生的),但是一旦有了人,“天”的道理就要由“人”来彰显,“人”对“天”就有了一个责任。所以《郭店楚简》中说:“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知道了“天道”(自然运行的规律)和“人道”(人类社会生活的规律),这样才叫做知道,“天”和“人”有一个统一的道理,然后才可以知道“天”(天道)和“人”(“人道”,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建设和谐社会一定要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和谐,也就是说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http://www.100md.com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