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2007
编号:13832924
援青医生钟晖:为青海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青春期健康·下半月》 202007
    

    沒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2020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委管刊物宣传主阵地作用,我们特开设“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栏目,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仰望茫茫雪域高原,我深知任务之艰巨,只要能为海西州病人减轻一份痛苦,我将付出十分努力,做好传帮带,争取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用亲情、真情、智慧做好医疗援青工作。”钟晖医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援青党员医生的初心。
, http://www.100md.com
    钟晖在海西州人民医院门前

    “钟医生,一会忙好了去我家坐坐,我刚盖了新房。”近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柯鲁柯镇卫生院门口,老崔紧紧握住钟晖的手不愿松开。时隔9个月,面对精神饱满的老崔,钟晖竟一眼没认出。

    钟晖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2019年8月,作为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的高年资医生,钟晖成为了浙江省第四批医疗援青专家团的成员之一,支援海西州人民医院。初抵青海,钟晖便接诊了饱受慢性阻塞性肺病折磨的老崔。

    老崔家住柯鲁柯镇的下属村,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日益加重。近年来,几乎每两个月就要住一次院,家里好不容易积攒下来准备盖新房的钱也因为老崔的病,几乎都被花光了。面对被疾病长期折磨的患者及其疲惫不堪的家人,钟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于是,他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给老崔做了无痛支气管镜,清除了其支气管内的痰液,加上对症治疗,老崔很快康复出院。
, 百拇医药
    钟晖参加义诊活动

    “普通支气管镜检查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容易出现咳嗽、憋气、恶心等不适感。尤其是一些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是普遍存在情绪紧张或恐惧心理,致使不愿接受检查或在检查中不能很好配合,有时甚至不得不中断操作。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呼吸内镜新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基本无痛苦,能很好地解决患者术前的恐惧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剧烈咳嗽、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及脑卒中等各类并发症。”钟晖介绍,操作无痛支气管镜对医生的要求更高,原来的海西州人民医院一直没有开展。而在钟晖及其他援青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终于在海西州得以实现。

    钟晖到海西州人民医院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全身心融入工作,坚持每周3次科室大查房,通过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分析讨论,提高当地医师对呼吸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掌握,且经常深夜赶至病房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

, http://www.100md.com     因地处高原缺氧地域,慢阻肺、肺心病等疾病是海西州的常见多发病。当病情加重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呼吸衰竭、意识改变等现象。对此,除了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钟晖还手把手地教授海西州人民医院呼吸科医师如何使用无创呼吸机,对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进行辅助治疗。截至今年5月,海西州人民医院共开展80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利用无创呼吸机技术成功抢救呼吸衰竭病人共10例。

    不仅是前来就医的患者,乡镇村民的健康也是钟晖所关心的。在空闲之余,他经常深入柯鲁柯卫生院、香日德班禅慈善医院等地进行义诊咨询活动。“今年4月,我们和海西州人民医院同事一起,用6天时间行驶2200公里,跑遍了海西州下面的各家医院,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在钟晖看来,乡镇村民对卫生诊疗意识淡薄、高龄患者出行不便及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是海西州医疗扶贫的难点和重点。而他做这些义诊,只是希望受疾病之苦的老乡“能少一个是一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医疗扶贫的路上,钟晖深知,要想为青海医疗实现“造血”,还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我们采取了授课、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提高当地医师对呼吸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掌握程度。另外,还成立呼吸内科门诊,真正让新技术、新知识在青海扎根。”钟晖坚定地说。

    钟晖(右)与患者交谈

    

编后语



    有志而来,有为而归。钟晖医生是全国各地援助青海医疗队中的一员。在青海,还有许许多多的医生们背井离乡,克服高原反应和各种生活上的不便,为当地送去了高质量的医疗资源。这些医疗工作者还将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带进当地的医院,培养了优秀的人才队伍,让远在西部的患者不必为看病奔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为专业化的救治。

    (编辑 鲍琦), 百拇医药(本刊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