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结肠病 > 结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
编号:12813584
24例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第4期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溃疡性结肠炎24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术后全组均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术后无主要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为患者并发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癌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61-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发生在结、直肠黏膜层的一种弥漫性的炎症性病变。人们通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统称为非特异性炎性肠病。一般不能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但若重型结肠炎患者脓皮坏疽病的症状加重,或脾切除后依然出现对激素抵抗的溶血性贫血,宜选择结肠切除。选取临床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7岁。反复发作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消化道出血 1 例,肠梗阻 1 例。术前均经常规检查符合者给予手术。

    1.2方法

    1.2.1结肠大部切除、回肠及乙状结肠造口术:是急症手术的最佳手术方式,中毒、出血症状即可显著缓解,穿孔可能性也不复存在,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但保留的直肠内仍有病变,术后可能还会有脓血便及恶变可能。

    1.2.2回肠断端造口及乙状结肠袢式造口术: 术式简单,适用于中毒性巨结肠,但不能耐受结肠大部切除的病人。但因病变结肠仍在,中毒、出血、穿孔等问题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决,待病人情况稳定好转后,根据需要再行择期性二期手术。

    1.2.3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 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彻底性手术,缺点是永久性回肠造口给病人生活上带来不便。

    1.2.4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保留直肠、肛管功能,使病人免除实行回肠造口而采用,但该手术没有彻底切除疾病复发的部位而存在复发和癌变的危险。

    1.2.5结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优点是切除了所有患病的黏膜,保留了膀胱和生殖器的副交感神经,避免永久性回肠造口,保留肛管括约肌。还可制作回肠储袋与肛管吻合。

    2结果

    24例术后全组均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术后无主要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

    3讨论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可延伸到降结肠、横结肠,甚至累及全结肠。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肉眼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为细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由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有炎性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肠腺隐窝底部聚集,形成小的隐窝脓肿。当隐窝脓肿融合破溃时,黏膜出现广泛的浅小溃疡,且可逐渐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溃疡[1]。病变很少侵入肌层,并发结肠穿孔较少见。少数发生中毒性巨结肠,常常并发急性穿孔。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因不断破坏、修复,致使正常结构破坏,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形成瘢痕和黏膜肌层增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狭窄。少数患者发生癌变,以恶性程度较高的未分化型多见[2]。

    外科治疗的适应于肠穿孔;大量便血无法控制;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经内科治疗无效者,特别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者;已有或疑有恶变者;难以忍受的结肠外症状(坏疽性脓皮病、结节性红斑、肝功能损害、眼并发症和关节炎);慢性型经长期内科治疗无效者。由于手术不能治愈疾病,手术的目的仅仅是控制并发症及缓解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因此手术的主要指征为穿孔、出血、梗阻、瘘管、脓肿形成和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以及顽固性病例内科治疗无效者[3]。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全结直肠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结肠全切或次全切除直肠保留(回直肠吻合);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造口;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范围及有无癌变等来进行。由于患者术后通常有明显腹泻,因此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咯哌丁胺可有效地缓解腹泻,根据病人的情况灵活调整剂量,多数病人在术后3个月内可逐渐减量停用。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大量肠出血等常需急诊手术。

    急诊手术旨在挽救病人生命,首选结肠次全切除、回肠造口术、直肠残端封闭或乙状结肠远端提出于腹壁造口,留待以后再做重建手术,急性大出血病人首先应维持病情稳定,强化支持治疗,力求在较好的条件下行择期手术,如不能控制出血,则应选择全或次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不必切除直肠,留待日后再行重建术,结肠切除后粪流改道,即使直肠内仍有活动性病变,出血亦可停止。术后复发的预防至今仍是难题,现在陆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手术后治疗能够减缓内镜下和临床上CD的复发。SASP每天>3g和美沙拉嗪每天≥3g治疗能够减少术后3年复发的风险,短期大剂量的甲硝唑(20mg/kg)也能够降低1年复发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郑红斌.溃疡性结肠炎全球发病比较[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3):242.

    [2]施舟红.溃疡性结肠炎105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6,13(8):1371.

    [3]高枫.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6,10(2):87-90., 百拇医药(王爽)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结肠病 > 结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