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心理医生》 > 2014年第6期
编号:12812035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第6期
作用机制,抗HBV药物
     摘要:本文以国内外近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主要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的复制机制、抗HBV药物的作用途径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将主要的抗HBV药物按化学药物、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单味中草药、生物类药物及靶向药物制剂等分类介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机制;抗HBV药物

    【中图分类号】R9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140-01

    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以肝脏的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个器官损害,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是全球死亡原因的第10位,全世界约有3.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数高达艾滋病感染者的八倍以上。乙肝主要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流行,2006年中国人口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因此,乙型肝炎已成为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HBV复制机制和药物作用途径

    1.1HBV的复制机制

    HBV主要通过穿入、吸附、脱壳、基因复制、装配等过程感染人体,理论上,阻断上述任何一环节,都具有抗HBV的作用。HBV虽然属于DNA病毒,但其复制过程却不一样,首先转录合成前基因组RNA,然后在DNAp(HBV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逆转录合成DNA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