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药品·A版》》 > 2007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1755537
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王晓静 王元书 邱 进
第1页

    参见附件(182KB,3页)。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石油醚提取桑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用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用光谱学方法分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Ⅰ),大黄素甲醚(Ⅱ),三十四烷酸(Ⅲ),三十四醇(Ⅳ),豆甾醇(Ⅴ),羽扇豆醇(Ⅵ),硬脂酸 (Ⅶ),胡萝卜苷(Ⅷ)。结论化合物Ⅱ,Ⅲ,Ⅳ,Ⅵ,Ⅶ是首次从桑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

    关键词:桑叶;化学成分;黄酮

    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9-0001-03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能,是常用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抗炎及抗病毒等作用,其药理活性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等慢性病及延年益寿密切相关。桑叶的药理活性成分多样,其中生物碱如N-Me-DNJ、GAL-DNJ和Fagomine均可降低血糖水平[1];桑叶总多糖(TPM)用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并可提高糖尿病小鼠的耐糖能力[2];桑叶总黄酮(70%乙醇提取物)通过抑制大鼠小肠双糖酶活性发挥降血糖作用[3]。原爱红等[4]发现,桑叶提取物中生物碱、黄酮、多糖等的降糖作用与其糖苷酶抑制活性有关,其中生物碱组分活性最强。高脂血症动物实验表明,槲皮素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肝、主动脉及血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胆固醇-蛋白复合物的稳定性,对实验性动脉硬化症有预防及治疗效果;异槲皮苷、槲皮苷等也可抑制脂质氧化作用,预防动脉硬化[5],桑叶中的谷甾醇、豆甾醇可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6],具有抑制血清脂质增加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桑叶含丰富的纤维素,有导泻通便、保护肠黏膜和减肥的作用。

    本研究将桑叶粉碎后经乙醇提取,提取物回收浓缩乙醇至无醇味,加水混悬后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提取。其中石油醚部位经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Sephadex LH-20 柱色谱分离纯化以及与标准图谱对照,分离得到8种化学成分。理化测试及光谱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β-谷甾醇(Ⅰ),大黄素甲醚(Ⅱ),三十四烷酸(Ⅲ),三十四醇(Ⅳ),豆甾醇(Ⅴ),羽扇豆醇(Ⅵ),硬脂酸 (Ⅶ),胡萝卜苷(Ⅷ)。其中化合物Ⅱ,Ⅲ,Ⅳ,Ⅵ,Ⅶ为首次从桑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X-6、WL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NicoletI Nexus 670 FT-IR型红外分光光度计;Brucker Avance-600、Inova-500型核磁共振仪;Vgzab-ZF型质谱仪。

    1.2试剂

    柱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20(Pharmacia);薄层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桑叶购自济南市建联中药材公司。

    2提取与分离

    干燥桑叶10 kg,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回收乙醇得浸膏,加适量水混悬,搅拌,放置过夜。混悬液先后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提取得到3部位。石油醚部位经反复硅胶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以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氯仿-甲醇(1∶1)洗脱,薄层层析监控,相同流分合并,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Ⅷ。

    3鉴定

    化合物Ⅰ:白色针晶(石油醚),mp:137~139℃。IR(KBr)cm-1:3423(0H),2969,2936,2867,2945(CH),1644(C=CH),1463,1381。与β-谷甾醇的标准IR图谱[7]的数据基本一致,与已知的β-谷甾醇共薄层色谱Rf值和斑点颜色均一致,且混合熔点不下降,故化合物I鉴定为β-谷甾醇。

    化合物Ⅱ:淡黄色针晶(乙酸乙酯),mp:206.9~207.2℃。Borntrager’s反应阳性,示可能为羟基蒽醌类化合物。IR(KBr)cm-1:3418(OH),1675(未缔合C=O伸缩振动),1630(缔合C=O伸缩振动),1569(芳环)。ESI-MS m/z:285.0(M++1,基峰)。1HNMR(DMSO-d6)(δ,ppm):2.44(3H,s,CH3),3.94(3H,s,OCH3), 6.88(1H,d,J=2.2Hz,H-7), 7.21(2H,s), 7.54(1H,s,H-4), 12.11(1H,s,α-OH),12.14(1H,s,α-OH)。13CNMR(DMSO-d6)(δ,ppm):166.9,166.3,161.6,148.6,135.0,133.0,124.3,120.7,113.6,110.0,107.7,106.7,56.1,22.1。以上数据与文献[8]基本一致,故化合物II鉴定为大黄素甲醚。

    化合物 Ⅲ:白色粉末状结晶,mp:85~86℃(氯仿)。IR(KBr)cm-1: 3000,2841.2,2839.3,1709.2,1472.7,1463.3,1300.2,729.5,719.6,1HNMR(DMSO-d6) (δ,ppm):2.36(2H,t),1.66 (2H,m),1.28(60H,br.s),0.90(3H,t)均为脂链质子信号; EI-MS谱给出碎片峰:57,73,97,129,185,241,297,353,396,409,424,452,480,508。结合以上数据,故化合物III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酸。

    化合物 Ⅳ:白色粉末状结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