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03837
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皮质醇水平变化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9日 何向桦
第1页

    参见附件(264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影响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方法:163例早产儿进行血糖及皮质醇监测,并以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分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早产儿胎龄、日龄、静脉输葡萄糖、危重度、血皮质醇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发生血糖异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一般早产儿组以低血糖为主,发生率37.04%,危重早产儿组以高血糖多见,发生率41.4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一般早产儿组早期皮质醇水平低于足月新生儿组,而危重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胎龄、日龄、未静脉输糖是影响早产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而危重度、静脉输糖、皮质醇水平是影响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血糖紊乱发生率高,危重疾病能激发早产儿应激反应,早产儿血糖紊乱有一定特点及高危因素。加强早产儿血糖监测,并给予合理输液、输糖管理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血糖紊乱。

    [关键词]早产儿;高血糖;低血糖;皮质醇;代谢紊乱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33-02

    早产儿由于机体代谢及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出现糖代谢紊乱。血糖紊乱危害性较大,对神经系统损伤已引起广泛关注[1,2]。本文通过观察早产儿血糖变化及皮质醇水平,探索早产儿血糖紊乱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早产儿血糖稳定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总结经验,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早产儿组:2006年1月~2006年8月收住本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163例,其母产前及早产儿生后未用过皮质激素,均无患内分泌疾病,其中男98例,女65例。胎龄:28~30周19例,~32周37例,~34周48例,~36周59例。体重:1 000~1 500 g 16例,~2 000 g 78例,~2 500 g 59例,~3 000 g 10例。日龄:0~24 h 125例,~48 h 29例,~72 h 7例,~96 h 2例。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2],一般早产儿68例,危重早产儿95例。入院时静脉输糖36例,未静脉输糖127例。

    对照组:同时期在本院产科出生及在新生儿科住院生后7 d内的非危重足月新生儿80例。性别、日龄与早产儿组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早产儿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行血糖测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