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4期
编号:11479238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14期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133-01

    低出生体重儿是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围产保健和产前检查的重视,为了纵向了解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和变化趋势,降低围生期小儿死亡率,从新生儿围产医学的发展出发,对1988~2003年15年间我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4个年份(1988、1993、1998、2003年)做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为调查对象。

    1.2 诊断标准
, http://www.100md.com
    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 h内体重不足2 500 g者,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1]。

    1.3 调查方法

    新生儿出生体重于生后30分内用无锡衡器厂生产的婴儿秤测量体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新生儿3 820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多胞胎比例见表1。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

    结果显示妊高征和胎膜早破是造成低体重儿的主要因素。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了解我国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是我国围产医学发展的需要,低体重儿由于出生时多器官的功能未成熟或成熟不良,患病率高,病死率更高,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为17.67%,而体重高于2 500 g者的死亡率为1.56%。我国早产儿的病死率为8%~20.9%(国外为3%),足月小于胎龄儿的病死率为5.6%,极低体重儿即使抢救成活,其中也有10%~20%有生长发育或智力发育障碍[2]。所以,根据我国的国情应以预防为主,通过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来降低死亡率。这就需要通过围产保健和产前检查随时了解母体的变化和胎儿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影响胎儿体重的可能的相关因素,及早采取补救措施,同时也便于适时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

    孕期的慢性缺氧和感染。在低出生体重儿中,母孕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妊高征,其次是胎膜早破。妊高征时,由于血管管腔狭窄,影响母体血液对胎儿的供应,损害胎盘功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严重时,导致胎盘早剥[3]。患有阴道感染的孕妇出现早产和低体重儿比无阴道感染的孕妇要高40%[4]。因此,应进行孕期宣教和促使孕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治疗和纠正。
, http://www.100md.com
    母亲文化经济地位及环境因素影响新生儿体格发育。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胎儿发育越好,呈正相关[5]。低教育程度常和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而低教育程度的孕妇接受产检的比率也低,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者低体重儿可能性增高,其中妊高征96例中,有85例为小学文化程度,生活在农村。

    多胎妊娠时,早产发生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增高,孕妇并发症增高,属高危妊娠。据统计,多胎中约有50%~55%胎儿体重在2 500 g以下,10%~15%在1 500 g以下,围产儿死亡率高达10%~15%[3],随着辅助生育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临床应用,多胎逐年增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生育倾向问题。

    以上只是影响低体重儿发生率的几个方面,并不是单因素的,而是多方面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逐年下降,说明只有重视围产保健,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护,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才能明显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应着重加强对农村围产保健工作的重视,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监护和管理,特别应加强对流动孕妇的产前保健,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预防早产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是减少低体重儿的重点,大力防治妊高征和胎膜早破对减少低体重儿发生率也有重大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

    [2]黄德珉.为降低我国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而努力[J].中华医学杂志,1992,72(8):451.

    [3]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王津平,翟桂荣.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原因及治疗新进展[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1):58-60.

    [5]邸桂珍,乌日那,张峥嵘,等.小于胎龄儿相关因素的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2002,17(3):110-113.

    (收稿日期:2007-03-26), 百拇医药(张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