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4期
编号:11479772
中医药对于黄褐斑辨治的统计与分析述评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14期
中医药对于黄褐斑辨治的统计与分析述评
中医药对于黄褐斑辨治的统计与分析述评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统计黄褐斑近年来的辨治方法,以期找出一定规律指导临床。方法: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近十年的报道,将临床使用经方(非自拟方)治疗的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在黄褐斑的临床分型中,肝气郁滞、肾水(阳)不足和血瘀内阻最为多见,最常用的方剂是逍遥散,最常用的药物是当归。结论:肝气郁滞证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血瘀、脾虚等证是现代黄褐斑临床的主要证型,治疗时可以首先考虑采用舒肝解郁兼顾活血、健脾、补肾的方法治疗,方剂以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和桃红四物汤为首选,药物包括当归、茯苓、川芎、白芍、柴胡、红花、熟地、白术、桃仁、丹皮等。

    [关键词]黄褐斑;辨证分型;治疗方药;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82-02

    黄褐斑是一种多因性色素沉着病,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从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影响美容的疾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约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容的最大障碍之一是面部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的形成[1]。它们属于常见色素沉着的皮肤病,影响容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在治疗黄褐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黄褐斑中医药治疗的报道非常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近十年来关于黄褐斑的报道有497篇,其中447篇都是关于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其他50篇中25篇是西医治疗综述,25篇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报道。447篇报道中,51篇是关于针灸按摩类的治疗,97篇是关于中药外治法,21篇是关于黄褐斑的实验研究,其余278篇都是关于中医内治法的报道。可见,中医关于黄褐斑的治疗包括针灸按摩、中药外治和中药内服3大类,其中以内服药的报道最多,也是最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因此,本研究将所有内服药的报道进行统计,以求在统计、分析过程中能够得到对于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1 辨证分型的统计

    笔者将278篇报道中以经方(非自拟方)为主治疗的报道进行了统计,从辨证分型的统计可见,肝气郁滞(41次)、肾水(阳)不足(41次)和血瘀内阻(30次)是黄褐斑最多见的证型,其次是脾土亏虚。详情见表1。
, 百拇医药
    1.1 肝气郁滞

    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嗳气,常因情志因素诱发,经前乳房胀痛,头痛以两侧尤甚,失眠多梦,面色晦暗,舌红,两边有瘀点,脉弦。治宜疏肝解郁。

    1.2 肾水(阳)不足

    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脱发,两目干涩,健忘,月经量少,且色黑有块,面部皮肤色黑有典型黄褐斑,舌红,苔少,脉细无力。治宜滋养肝肾。肾阳不足则以畏寒肢冷等症为主。

    1.3 脾土亏虚

    月经不调或闭经,体胖,全身困重,头昏胀痛,胸闷,脘痞,面肢发胀或下肢水肿,嗜睡,面色黧黑有瘀斑,舌淡胖,两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渗湿。

    1.4 血瘀内阻
, http://www.100md.com
    血瘀多与肝气郁滞、脾土亏虚、肾水(阳)不足、痰凝兼见。因此,治疗时多在上述治法基础上加以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

    1.5 痰凝

    肺气不宣、脾失健运和肾气不足导致水液运化失常为痰为湿。痰凝而导致气血不和无以养颜,出现面部黄褐斑,临床证见舌苔滑腻,脉滑,喉中多痰等。治疗以宣肺、健脾、益肾化痰为主。

    1.6 湿热郁结

    茵陈五苓散。

    1.7 外受风邪

    外用去风药(白芷、白茯苓、白僵蚕、白鲜皮)。

    2 治疗方药的统计

    笔者将278篇报道中以经方(非自拟方)为主治疗的报道进行了统计,逍遥散(包括加味逍遥散)(37次)、六味地黄汤(24次)、桃红四物汤(12次)、血府逐瘀汤、二至丸、归脾汤等方使用次数最多(表1)。较常用的药物依次为当归(160次)、茯苓(107次)、川芎(96次)、白芍、柴胡、红花、甘草、熟地、白术、桃仁、丹皮、生地、赤芍、丹参、白芷、山萸肉、益母草、山药、女贞子、香附等(表2)。
, 百拇医药
    3 统计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黄褐斑又名黧黑斑、面尘、面皯、肝斑、面生黑斑。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相关的论述:“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皯。若皮肤受风,外治则瘥,腑脏有饮,内疗方愈也。”《外科大成》则指出:“黧黑斑多生女子之面。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疑事不决所致。宜服肾气丸以滋化源。”可见,在古代文献中黄褐斑的形成主要是内有肾虚火燥、忧思抑郁、痰饮,外受风邪致气血不能荣于皮肤所致。

    从本研究对于现代治疗的统计结果看来,近十年来黄褐斑的临床分型则是以肝气郁滞、肾水(阳)不足和血瘀内阻、脾土亏虚四型最为多见。可见黄褐斑的古代论述和现代治疗之间既有对疾病本质认识方面的相同之处,也有在治疗分型侧重点方面的不同之处,尤其表现在现代临床对于肝气郁滞证的重视上。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肝气郁滞证已日渐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的最主要病证之一,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在工作、家庭、生活的压力之下往往不能正确的调试,更容易出现肝气郁滞之证,导致血气不和不能荣于皮肤而形成黄褐斑。因此,本研究通过统计近十年黄褐斑的治疗方药,分析黄褐斑临床的现代治疗方法以深入探讨黄褐斑防治的有效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肝气郁滞证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血瘀、脾虚等证是现代黄褐斑临床的主要证型,治疗时可以首先考虑采用舒肝解郁兼顾活血、健脾、补肾的方法治疗,方剂以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和桃红四物汤为首选,药物包括当归、茯苓、川芎、白芍、柴胡、红花、熟地、白术、桃仁、丹皮等。

    (收稿日期:2007-03-20), http://www.100md.com(汪南玥 陈家旭 吴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