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8期
编号:11805674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发展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5日 谢华民 黄宏兴 陈彦东
第1页

    参见附件(348KB,2页)。

     [关键词]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发展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166-02

    中医药学是当代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性是“博 、大、精、深”。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南京招收了第一批中医学硕士,1995年,招收了第一批中医博士研究生,1998年2月开始划分临床与科学学位的试点工作;2003年开始招收非医本科攻读中医学研究生等等。中医药学在蓬勃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加入WTO后,国际化带给我国临床医学莫大的机遇,但由于人文文化的影响,也带来了艰巨的挑战。要使中医药学体系正常运转,内部程序及运作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就要求我们对教育、科研及临床深层次学科结构系统进行科学分析。

    1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的研究战略意义

    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一直是比较热门且棘手的话题,也对整个教育体系的优化具有多重意义。首先,优化结构是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1]。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教育本质的进步。20世纪80、90年代,教育部针对人才短缺,作出扩招的举措;本世纪初,中医药学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从而带来临床质量不高,科学思维简单,就业困难,资源浪费(主要是人力和教育资源)等问题,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教育资源的薄弱就要求整合、优化内部结构。虽然规模扩大了,但是高层次的人才依然紧缺,究其原因,教育结构窘迫与盲目高数量竞争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因此优化结构是实现高标准素质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重要保证之一。其次,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是面向国际化的必然,中医药学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入世以后,中医药标准要与国际接轨,争取占领更多的市场分额。随着沿海城市逐步招收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洲等国的学生来攻读中医学,内地的研究生也逐步走出去,拓展和弘扬传统医术,模式与规格逐步壮大。为了保证国际往来的顺畅,必须优化层次结构。这样可以加快国际间认知,互信进程,增强中华民族杏林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再次,发展主体价值观的需求,期待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之间的融合,避免千篇一律的大锅饭,把握时机,适时选择恰当的发展模式。师承,非医攻博就是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共融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举措,是整个医务界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另外,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是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需求。传统医药学呼唤新鲜血液的加入,体现在多学科的交叉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光子中医,中医影像等,可见学科交叉是新学科生长点产生和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2];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摆脱思想的束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