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1805520
迷路炎致突发性耳聋的螺旋CT三维影像学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25日 蒋高民 马永金 刘国浩 李玉双 葛连刚 张 健 赵惠萍 唐 
第1页

    参见附件(480KB,2页)。

     本组48例迷路炎中,急性迷路炎26例,占4.4%;慢性迷路炎14例,占29.7%;硬化性迷路炎8例,占16.7%,进一步分析如表1所示。

    由于内耳迷路组织结构小血管欠丰富,急性内耳迷路炎经抗炎治疗效果欠佳,部分转为慢性。

    内耳解剖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影像学显示欠清,因此多排CT机三维重建技术的使用对于内耳迷路炎而论,选用MinIP、MPR、SSD技术,能充分显示内耳迷路的正常解剖形态和病变范围、分布、形态情况。

    局限性迷路炎急性期8例,占30.8%,慢性期2例,占14.3%;而浆液性迷路炎急性期3例,占11.5%,慢性期1例,占7.1%。

    局限性迷路炎主要由中耳炎侵及鼓岬或前庭窗、蜗窗形成,浆液性迷路炎则是非特异性炎性渗出物所致。采用MinIP、MPR、SSD技术显示内耳迷路腔隙,与充分显示局限性或广泛性渗出性病变或机化性病变及病变与周围骨腔和骨迷路的边缘情况。急性期则显示边缘模糊,慢性期则显示清楚是否有粘连。采用SSD技术则用于观察骨性迷路和周围骨性腔隙形成内耳腔的情况。

    化脓性迷路炎急性期15例,占57.7%,慢性期11例,占78.6%。

    化脓性迷路炎:通常由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直接侵及骨岬、前庭窝、耳蜗窗、半规管或由血道传播形成,最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Ⅲ)型,毒性强,病变在内耳迷路浸润渗出反应快,3~5 d病情明显加重,引起内耳中耳区疼痛,并听力下降。MinIP、MPR技术能充分显示内耳浸润渗出性高密度病变和周围骨性腔隙有无骨质破坏的情况。采用表面重建观察骨性半规管是否完整,有无破坏或周围死骨形成否。

    硬化性迷路炎:多由化脓性迷路炎最终导致而成。骨性迷路和膜性迷路的管壁硬化、钙化、骨化,此时MinIP、MPR、SSD技术配合使用,并能充分反应形成硬化性迷路炎的硬化范围、进行状态。

    总之,经充分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MinIP、MPR、SSD对迷路炎的显示研究表明,根据需观察病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三维重建模式才能够充分反映病变影像学改变。其临床应用价值在于迷路炎和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的诊断和研究[3]。

    [参考文献]

    [1]Polacim A, Kalender WA, Marchal G.Evaluation of Section sensitivity profiles and image noise in Spiral CT[J] . Radiology ,1992,185: 29-35.

    [2]黄勇,王仪生.听骨链和迷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初步临床应用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0):678-680.

    [3]Kimura K, Koga S. Basic principl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helicul scan[J] .Tokyo: Iryokagakusha ,1993,242-256.

    (收稿日期:2007-05-1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