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23期
编号:11805475
伏邪与伏毒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23期
     [关键词] 伏邪;伏毒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53-01

    毒邪可潜藏人体,待时而发,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1 伏邪

    伏邪的概念首见于《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刘吉人《伏邪新书》:“感六淫而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巳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巳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后世医家如:叶天士、王孟英、雷少逸、俞根初等都对伏邪的理论有所发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