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29期
编号:11805205
失眠患者的系统康复方法(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29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的绝对及相对发病率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身心健康。由于造成该疾病的因素复杂多样,对于该疾病的康复预后也显得比较棘手。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失眠的发病因素入手,通过对发病因素与其治疗方法的分析来探讨失眠患者的系统康复方法,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生物-社会环境-心理康复体系,旨在为失眠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失眠;系统康复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44-02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其症状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早醒,多梦,醒后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会功能。祖国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正常睡眠少于五六个小时。它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机体内在气血、脏腑功能失调[1],导致经常性入睡时间不足,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对于失眠症的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上常根据失眠病程的长短分为短期失眠和长期失眠,短期失眠可以由过度精神应激、昼夜节律改变(如时差)、环境因素以及口服儿茶酚安等药物导致。长期失眠可以是因为短期失眠转化而来,也可以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周期性腿动(periodic leg movement)与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sleep apnea syndrome)、脑器质性病变(脑血管病、脑外伤等)以及精神疾病(抑郁症)、某些慢性疾病(疼痛、咳嗽等)所引起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