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33期
编号:11513446
脊柱骨折的X线、CT、MR影像诊断学对比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33期
     [摘要] 目的:讨论X线、CT、MR在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X线、CT、MR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片向椎体周围膨出。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压迫椎管,继发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结论:良好的平片只显示脊柱二维结构,CT、MR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CT、MR对爆裂骨折能做出全面证实和诊断,对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改变,椎管继发狭窄,脊髓是否挫伤,CT诊断具有优势。

    [关键词] 骨折;X线计算机;CT;MR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97-02

    脊柱骨折占全身骨骼骨折的重要比例,而爆裂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是十分常见的,约占脊柱骨折的35%,尤其是不稳定型爆裂骨折,常伴有脊髓损伤,甚至引起截瘫。平片有时难以显示椎弓、小关节、椎间盘和脊髓损伤情况,而CT能安全、快捷、准确地显示和诊断爆裂骨折,从而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56例,女64例;最大者 80岁,最小者30岁,颈椎骨折22例,胸椎骨折25例,胸腰椎骨折55例,腰椎骨折18例。

    1.2 临床表现

    搜集1998~2003年120例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完整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骨折的发生原因中,交通事故52例,高处坠落35例,重物砸伤23例,老年人行走摔倒10例。临床症状均有患处疼痛,压痛和强迫体位,部分有肢体瘫痪,腰部胀痛,大小便失禁,胸闷,气短,休克等。108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例死于并发症,死亡率4.1%。

    1.3 检查方法

    常规摄取脊柱正侧位片,必要时加双斜位片,全部行CT检查。我院采用岛津4800 TE 全身CT机,采用美国GE公司0.5 T核磁共振机,采用T1WI,T2WI,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厚度和间隔10 mm,如需薄扫时可用2~5 mm 扫描,并进行重建。
, 百拇医药
    1.4 X线、CT、MR表现

    1.4.1 X线表现平片显示椎体自然形态部分或全部消失,椎体骨密度减低,并见大小不等的碎骨片向椎体周围移动。正位片: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侧位片:椎体变扁,延长,呈楔型变,椎间隙变窄,严重者引起椎体明显前突、后突畸变,椎体错位;双斜位:小关节紊乱、滑脱、绞锁、移位。根据椎间孔是否增大、变小,是否导致椎体滑脱,从而判断脊髓是否受压、损伤。

    1.4.2 CT表现椎体变扁,延长可见椎体前后方及椎间隙内有碎骨片,椎体骨质密度减低,附件可见线型、斜型、粉碎型骨折线,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神经根受压,严重者可引起继发性椎管狭窄或脊髓挫伤。

    1.4.3 MR表现椎体楔型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如压缩性椎体向椎管内突出,可见硬膜囊及脊髓前缘受压,脊髓水肿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脊髓急性出血时,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亚急性出血时,T1WI呈高信号,T2WI也为高信号。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Pnes分类法,将爆裂骨折分为5个类型。各类型的平片, CT结果如下:

    2.1 椎体上、下终板骨折

    本组45例,占37.5%,均见椎体呈爆裂,线状骨折线,累及上下终板,27例见椎体前或周围有碎骨片。18例碎骨片向后突入椎管内, 9例伴有横突,椎弓骨折,2例见棘突骨折,7例伴有终板和关节突骨折。

    2.2 椎体上终板骨折

    本组64例,占53.3%,32例见椎体上缘碎骨片向椎体前移位,19例见椎体管内有碎骨片,硬膜囊受压,11例伴有椎板骨折。

    2.3 椎体下终板骨折

    本组15例,占12.5%,均见椎体下缘骨折,4例碎骨片及碎裂的椎间盘突入椎管内,压迫神经根。1例见椎板骨折。
, 百拇医药
    2.4 椎体上、下终板加关节突骨折

    本组9例,占7.5%,见椎体爆裂骨折,并有小关节突骨折。其中,5例双侧小关节突骨折,4例伴有椎体前脱位;2例脊髓受压损伤。

    2.5 椎体侧壁骨折

    本组5例,占4.1%,3例椎体骨折,碎骨片向左右突入椎管,使椎管矢状径减小,侧隐窝变窄,1例椎体碎骨片向后突出,伴有小关节骨折。

    3 讨论

    根据Denis 脊柱三柱结构理论[1],前柱由前纵韧带、椎体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前2/3组成,中柱由椎体、纤维环、椎间盘的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后柱由椎弓、小关节突、横突、棘突后韧带组成。

    爆裂性骨折可分为单椎体、多椎体,少数可为不连续多椎体,摄取脊柱平片诊断并CT、MR检查,使诊断更明确。
, 百拇医药
    摄取正位片,可显示椎体不同程度变扁,碎骨片向椎体一侧或两侧移位,中柱的矢状面骨折,显示椎弓根间距增宽,侧位片椎体变扁或楔型变是前柱受压或碎骨片移位的征象,椎体后柱粗、短。椎体后缘连线(PVBL)中断、变形、消失是中柱骨折的征象[2]。CT、MR显示椎体横断面,对椎体纵向骨折线及椎体后缘的断裂均能明确显示,并对椎体上下缘不规则骨折、碎骨片移位方向及椎管内有无碎骨片、椎间盘疝出、椎弓附件的骨折、脊髓是否损伤等亦能明显显示,便于诊断。平片对脊柱小关节脱位的诊断非常困难,CT能显示小关节的横断面,判断小关节是否对称,关节间隙是否增宽、变窄,小关节是否脱位、绞锁等。MR对脊髓损伤的诊断更明显,脊髓挫裂伤、出血、碎骨片压迫或突入脊髓内能直观显示。

    椎体的附件(椎弓,椎板,横突,棘突,小关节突)是骨性连接和韧带附着的主要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骨性椎管的完整性以及对脊髓的保护起重要作用。附件的骨折,平片显示不清晰,易漏诊,CT横断扫描或MR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本组35例伴有附件骨折,引起相应椎管内改变。椎弓粉碎骨折,斜型骨折,移位,继发椎管狭窄。椎管狭窄分为3度(Ⅰ~Ⅲ度),分别为矢状径缩小1/3,2/3和大于2/3,本组2例脊髓损伤,引起截瘫。
, 百拇医药
    1984年Denis提出脊柱三柱结构理论,提出爆裂骨折属不稳定型骨折,而 Forguson认为骨折仅累及前中柱的爆裂骨折,属稳定型。临床对是否是稳定型骨折的判断原则为[3]:①损伤累及两柱或两柱以上;②骨性椎管变窄;③骨折、脱位或严重的后突畸形。综合上述特点,两柱骨折为判断脊柱不稳定的重要条件,分别以后柱骨折、椎体滑脱、小关节脱位、骨性椎管狭窄、碎骨片位于椎管内、脊髓受压50%以上为判断椎体不稳定的充分条件。本组120例爆裂骨折,判断为不稳定型者97例,占80.8%。笔者认为爆裂骨折绝大部分为不稳定型骨折,而CT检查对骨折的判断全面、安全、快速,尤其突入椎管内的病变不易漏诊,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Denis F.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s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ficati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y[J].Spine,1983, 8(18):827-831.

    [2]张雪哲.脊柱爆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l):61-62.

    [3]董国礼,雍良平. X线平片及CT扫描在脊柱爆残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四川医学,2000, 21(9):763-764.

    (收稿日期:2007-08-27), 百拇医药(王宏伟 蒋高民 刘国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