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64506
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29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3期
     [摘要] 静脉输液穿刺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90%~95%的住院患者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为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近年来护理同仁不断对操作环节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良方法,使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静脉穿刺;输液技术;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128-02

    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患者由于多次穿刺,血管情况不好等原因,造成穿刺成功率降低。因此,护士要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掌握穿刺技巧,使患者痛苦大大减轻,也可给护理工作带来便捷。

    1 止血带的选择与使用
, http://www.100md.com
    1.1常规单根止血带结扎法

    护理人员至患者床旁完成适当宣教后,先选择好拟穿刺静脉扎止血带,然后松开止血带,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后重新扎止血带行静脉穿刺。此法避免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引起末梢循环缺血缺氧造成的回血慢及肢体麻木等不适。

    1.2 两根止血带结扎法

    王焰[1]报告对不能配合握拳的儿童,肢体瘫痪者,明显水肿和肥胖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15 cm,捆扎肢体1 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从该部位可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一针见血率达97%。由于此法有别与常规操作习惯,故操作后必须及时松开两根止血带,谨防意外。

    1.3 扎止血带的要点

    刘卓等[2]提出止血带的位置一般距穿刺点10~15 cm 。李蔓玲[3]认为扎止血带40~120 s为最佳时间,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限,并以扁状止血带替代圆管形止血带,以保障远端静脉充盈度。
, http://www.100md.com
    2 穿刺技巧

    2.1弓形手掌穿刺

    万淑芝等[4]提出手背静脉穿刺不宜握拳,因握拳后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暴露不明显,或可因用力过大而将静脉压扁。当患者松拳时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脱出血管外。临床操作中,若选择手背静脉穿刺,建议患者手背轻握呈弓形,护士左手拇指在上轻握其手心,拇指绷紧注射部位下端皮肤并压住静脉下端穿刺。由于护患两手相握,不但有助于患者放松,同时起到制动作用。

    2.2增大进针角度

    进针角度应视穿刺部位,静脉深浅、粗细及滑动度与否而定。陈翠华[5]对430例患者静脉穿刺按60°进针,针头接触面小,进针压强大,速度快,皮肤受损范围小,无痛,微痛者占94.5%,优于传统30°进针。宋晓波等[6]研究表明,35°~40°进针,具有穿刺后回血速度快、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的优点,有推广价值。
, http://www.100md.com
    2.3离心逆行进针法

    静脉条件差,常用部位不易穿刺成功者,若手、足背下1/2主指趾段有显露静脉可用此法。以解决因缺乏穿刺支点不易固定的困难。

    2.4进针的速度

    成功控制静脉穿刺进针的速度,动作轻稳是静脉穿刺成功与无痛的因素之一。石敏[7]提出当血管脆性大、弹性差、血流压力低,管经细小不充盈时应使血管扩张,从正面快速进针然后轻轻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张洪芬等[8]认为若选择在血管上快速进针。易致穿刺破血管或血管移动,最好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再缓慢进入血管,即可减轻疼痛,易成功。有研究表明:不同部位耗时不同,前臂、手指、足背、头部静脉进针时间与手腕、手背静脉相比要长,足背和头部静脉穿刺时间更长,提示足背和头部浅静脉穿刺是应放慢速度缓慢进针。

    3 促进回血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临床操作中护理人员常挤压尼龙针延长管促进回血,此时若针头不在血管中将造成局部肿胀并丧失在同一部位重新穿刺的机会。王焰[1]采用“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穿刺成功率高,也可采用尼龙针头尾部接空针法。这两种方法具有回血快、量多、穿刺成功率高的特点,在进行难度较高的周围静脉穿刺时可考虑采用[9]。

    4 固定方法

    4.1穿刺点的固定

    输液针头及导管的固定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王云燕等[10]根据力学、美学原理提出采用一侧滚动法固定较为规范,即先粘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以输液帖代替胶布时应遵循无张力粘贴原则,敷料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由中央向周围按压整片敷料,使之与皮肤妥帖,此法可避免一侧滚动法固定所造成的胶带粘贴部位皮肤的张力性损伤。

    4.2穿刺肢端的固定
, 百拇医药
    小夹板固定已被广泛应用于关节部位静脉输液时,而外周静脉穿刺最常选用手背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因担心针头滑脱,常使腕关节、指关节处于紧张、强直状态,此时,将柔软的毛巾或圆筒状餐巾纸垫于患者的腕部或握于掌心,可显著提高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

    5 拔针

    5.1拔针时机

    李秀芬[11]认为患者卧位和坐位不同姿势输液时,输液器内残留液面分别为12、14 cm时终止输液较为合适。对于较昂贵的药物,输液结束后应予适量生理盐水冲管。拔针前将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管,可有效防止回血滴出针头,污染周围物品[12]。

    5.2拔针手法

    静脉输液完毕后,先拔针后棉球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可减轻甚至去除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患者的疼痛反应明显轻于先棉球按压后拔针的方法[13]。
, 百拇医药
    5.3拔针后按压

    5.3.1按压部位及方法静脉输液按压不当,不但会造成穿刺部位淤血胀痛,而且可造成血管壁损伤,妨碍血管修复,影响再次穿刺。静脉穿刺时,针尖在皮下前行少许方进入血管,因此,存在皮下进针点和血管壁上两个针眼。拔针后若只按皮肤进针点,血管进针点未受压,血液将流出形成局部血肿或淤斑。采用大鱼际按压法可减轻皮下淤血和局部疼痛。嘱患者边按压边将输液肢体上举至心脏水平位以上也可减轻针眼处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

    5.3.2按压时间按压时间对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黄琳[14]有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 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且拔针后切忌边按边揉。

    [参考文献]

    [1]王焰.提高急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14(1):47.
, 百拇医药
    [2]刘卓,李艳梅.静脉输液方法的改进与技巧[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268-269.

    [3]李蔓玲.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3):168-169.

    [4]万淑芝,王英娴.手背静脉穿刺不宜握拳[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72.

    [5]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6-357.

    [6]宋晓波,杨宁江,岳建,等.大角度静脉穿刺的临床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07-408.

    [7]石敏,吕安安,米继民,等.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68-670.
, http://www.100md.com
    [8]张洪芬,李林,胡亚丽,等.轻快冲击式大角度静脉穿刺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9):502-503.

    [9]程秀红.改进周围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的探讨[J].南京科技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4):404-405.

    [10]王云燕,余红艳.减少周围静脉穿刺疼痛方法及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A):71-73.

    [11]李秀芬.减少静脉输液残留液体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120.

    [12]蒋艳娟.降低螺旋夹夹管位置防止拔针滴血[J].中华护理杂志,1999,21(3):120.

    [13]郑碧英,阮钦如.静脉穿刺后按压方法的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1999,21(3):110.

    [14]黄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9.

    (收稿日期:2007-11-23), 百拇医药(于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