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8期
编号:11605255
胆囊癌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8期
     [关键词] 胆囊癌;十二指肠穿孔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24-01

    患者近日遇到胆囊癌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因“腹痛、呕吐4 d”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隐痛,阵发性加剧,呕吐胃内容物,每日2~3次。疼痛无放射。无呕血、黑便,无吞咽困难,无黄疸,无畏寒发热。有胆囊结石史6年。

    体检:意识清楚,痛苦貌,巩膜不黄,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双肺清晰,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未见肠型,上腹部偏右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胆囊区有扣击痛,腹水征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76,血红蛋白130 g/L。肝肾功能、血糖正常。B超:胆囊结石,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肝门区淋巴结肿大。腹部CT示:胆囊窝少量积液,胆囊结构不清,肠系膜间积气,消化道穿孔可能性大。腹部立卧平片未见异常。
, http://www.100md.com
    入院后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酸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腹痛无缓解。2 d后查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前后壁4 cm×4 cm溃疡,表面坏死、出血。活检示慢性溃疡病,底部为肝脏组织。考虑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穿孔,立即行剖腹探察,术中见大网膜、胆囊、十二指肠、结肠肝曲粘连成团,黏附于肝下及腹壁。胆囊壁厚,内有结石,底部为肿块,3 cm×3 cm×4 cm大小,向肝脏及十二指肠球部浸润,并使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前后壁穿孔,直径约3 cm。肝门区、大网膜、腹膜淋巴结肿大。术中诊断“胆囊癌腹腔广泛转移”。行胆囊癌姑息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10 d后出院。术后病理:胆囊腺癌Ⅱ级,侵犯临近肝脏组织和十二指肠球部,肝门区淋巴结、大网膜、腹膜淋巴结转移。

    2 讨论

    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肿瘤多已属晚期。大约有80%的胆囊癌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统计表明,癌变同胆囊结石的病程长短、炎症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关系。胆囊癌基本的病理类型有四种,分别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和小细胞癌,其中腺癌占85%左右。75%的癌肿可直接侵犯周围脏器,60%有淋巴结转移。上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当长期无症状的结石患者出现腹痛或者慢性症状性胆囊炎,患者腹痛症状出现异常改变时都应考虑癌变的可能,近半数患者可见黄疸。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胆囊癌的重要手段,其中B超检查价值较大。CT除能发现胆囊和肝脏病变外,还能观察肿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作为根治的主要依据。对于黄疸者行PTC或ERCP能发现高位胆管的完全或不完全梗阻,但很难判断肿瘤侵犯胆管或是原发性的胆管肿瘤或狭窄。MRCP不仅能反映胆管梗阻的部位、形态,还能见到类似充盈缺损的胆囊影像。该患者术前B超、CT未能明确胆囊癌,可能与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有关。手术是可能根治胆囊癌的唯一方法。胆囊癌预后极差,80%患者生存时间不到1年,仅局限于胆囊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癌肿经胆囊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40%左右。

    [参考文献]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766-768.

    [2]刘铁,董吉顺,张亮亮,等.原发性胆囊癌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5):297-300.

    [3]范家栋,谢敬霞,杨继周,等.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550.

    (收稿日期:2007-11-23), 百拇医药(张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