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598964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9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10期
     [关键词] 恶性;梗阻;介入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22-05

    恶性梗阻性黄疸(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一组由胆管系统管腔内、外或管壁本身的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机械性阻塞,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胰头癌及转移癌等,常伴有阻塞近端的胆管扩张、胆道感染。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伴或不伴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实验室检查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可造成胆管内压力增高、胆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胆红素进入血液,发生脓毒血症、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征等,病情凶险,足以致命。一般来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重要和根治的方法。手术的方法主要为切除病变、胆管改道。但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已多属晚期,能作外科根治术仅占7%,姑息行胆肠吻合术也仅适用于19%的病例, 而且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1~3]。不宜手术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不足3个月[4]。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方法和器材的不断进步,使其取代了部分外科手术疗法,或成为外科手术前、后的重要协助手段。尤其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无疑介入治疗的微创性、可重复性、易于操作、安全准确以及不受梗阻部位限制等优点使其成为解除梗阻的首选疗法[5~8] ......
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