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605799
为总理的理解叫好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12期
     4月11日和15日,国务院召开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主持座谈会的温家宝总理说,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举行座谈会,要重视听取医务工作者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据中新网4月15日报道)。

    此前,关于全国600万医务工作者在此次医改中的“话语权”问题,《瞭望新闻周刊》等媒体曾作过深度探讨,甚至某媒体曾一度认为,“在关于医改的公共大讨论中,全国600万医护人员的声音几乎被‘屏蔽’”。该媒体还推测,被“屏蔽”的原因,是因为医务工作者“被很多人看成是问题的一部分”。

    其实,这些媒体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如果说医疗机构乃至药品生产企业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当事方”的话,那么,医务工作者便是不折不扣的“当事人”了。因为,医药卫生领域的任何变革,都将无法回避地涉及到这些“当事方”及“当事人”的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

    同时,目前的医患关系也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医患关系,说得更彻底一点,实际上就是医务人员与全社会的关系。近些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猜忌和不信任日趋增加,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防范心理日趋加重。有人认为,当下的医患关系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所以,医患关系的紧张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诊疗工作,干扰了医生的正常执业,甚至医务人员还时时被妖魔化,这更让他们在面对涉及切身利益的医改问题上,即使有话想说,也会顾虑重重。

    这也许是在涉及医改话题时,医药卫生领域的各方人士集体失语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沸沸扬扬的医改大讨论中,600万医务工作者的角色便显得很尴尬。对这件利益攸关的大事,他们没有积极地去像经济学家、政府部门甚至普通民众那样,各自寻求表达意见的渠道与机会。我们看到,即使有一些敢于直言的“圈里人”,刚刚通过公共话语渠道,针对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传递出一点儿业内的声音,表示了一些诸如“不能因为一顶‘公益性’的帽子而忽视医疗行业的特点”、“医改应让医生能够获得体面的收入”等等的观点,便立即在网上招来一大堆的“板儿砖”,其尖刻、甚至带有侮辱性的“恶批”巨浪,很快淹没他们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上一部分人已经先入为主地将600万医务工作者定位于医改的“利益关系人”,所以,这一部分人便会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他们的言行。以这样的态度纳言,难免会对他们所说的话产生误读乃至歪曲。

    面对医改,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说话不等于没话可说。我相信,在医药卫生领域这个“小圈子”里,新一轮医改一定会是他们私下交流的热门话题。只是他们在面对社会的话语壁垒时,不得不三缄其口而已。

    因此,回过头来看,还是温家宝总理说得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重视听取医务工作者意见,因为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最熟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们为这样的理解和鼓励感到欢欣。, http://www.100md.com(詹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