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21期
编号:11671985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罗格列酮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5日 鞠 巍 赵晓娟
第1页

    参见附件(1401KB,2页)。

     本研究显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12周后,两组FPG、HbA1c均得以改善的情况下,罗格列酮治疗组IMT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表明在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可降低动脉内膜厚度,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显示[2],在糖耐量减低(IGT)的人群中IMT增加,测量IMT可以预测IGT或其他糖代谢紊乱发生的危险性,这意味着在2型糖尿病发病之前即存在心、脑血管危险性增加和动脉粥样硬化加速。高血糖环境下脂质易发生氧化等化学修饰,并在代谢过程中损伤血管壁内皮细胞,使管壁通透性增加,刺激单核细胞游走进入管壁,形成单核细胞泡沫化,为IMT增厚、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提供了基础[3-4]。

    罗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是人工合成的PPARγ的高亲和配体。研究表明,PPARγ激动剂可通过改善脂代谢紊乱、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及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Pfutzner等[5-6]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治疗的前瞻性、开放性、对照研究(为期6个月),结果显示吡格列酮组较格列美脲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明显降低。因此认为,应用PPARγ激动剂可改善糖尿病代谢紊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1KB,2页)